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56914
大小:54.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作业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作业一1・教育的“道”和“器”分別指什么?结合实践,谈一谈如何以教育之道利教育之器。2.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耍说明蒙台梭利和杜威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要求简明扼要,内容太多将发回重做)。3•举例说明你对“适宜发展性理论”的理解和运用。4•试论述幼儿园“综合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教育的“道”和“器”分别指什么?结合实践,谈一•谈如何以教育之道利教育之器。答:“道”是指教育理念,属于“形而上”的领域,「'器”是指教育方法属于“形而下”范畴,道,即道理、原理、思想;器,即方法、手段。“道”是“器”的纲领、根据,“器”是“道”的内容、体现。教育Z“道”和教育Z
2、“器”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他可以使教学方法蕴涵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教了方法有“道”町循,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方法得以验证和丰富。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教育之道利教育之器呢?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同样的课题,针对不同的孩子,釆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对那些接受能力慢,被动型学习的孩了,提问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们感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把那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思维活跃,主动型学习的孩了,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总Z,老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具冇实用性、具体性的。2.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说明蒙台梭利和杜威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答:杜威的
3、儿童观少教育观:杜威认为,教育及生活的本身,必须L儿童的生活相沟通,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生活成了决定学校一切的冃的。儿童是活动过程的核心,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师创设的愉快的环境气氛屮H由地探索。教冇就是经验的明智改造,教育与文明生活是同义语。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蒙台梭利相倍儿童具有天赋的发展潜能,工作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她的教育观是进步主义的教育观,是为口由而口然、顺乎儿童天性的教育。3•举例说明你对“适宜发展性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分析、理解教材,并收集、整理关于儿童的一切资料,针对他们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制定并提供适宜于
4、他们的教育活动方案。比如: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以往的作法是,让孩子先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他们的结果特点后,再进行制作活动。这样的设计,孩子对正方体有几个面掌握较难,往往耍花去很多时间。因此,我设计了“变魔术”这一环节,即把展开的正方体变成一个正方形,然后依次打开,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他们惊奇的发现,老师变出了六个正方形!接着,我又把展开的止方体图形变换摆放方式,孩了们充分感受了展开图形的不同形状;接着,把相连的六个正方形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一下子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同时,我还比较关注儿童个体的语言需要、以及他的能力和兴趣。为每个
5、孩子提供机会和资源,支持每个儿童的积极的自我认同感,积极创造机会与儿童互动。4.试论述幼儿园“综合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答:“综合性”体现为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和活动的三个层次,而综合教育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表现出來的,“主题”是综合教育的形式载体。现实意义:(一)综合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理念的理解(1)自目否定分科教学:分科教学与综合教育并非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绝对对立Z中,在诸多方面它们都是相互补充、共同存在的,在从分科到综合的转换过程中,一方面是彻底推翻、否定了分科教学,另一方面是没有真正领会综合教冇,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一度进入“青黄不接”之
6、际,完全依靠训不其成熟的综合教育來组织整个幼儿园的教育,使整个教育体系比较散乱、不成系统。(2)把综合理解为一•种形式:综合教育不单单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它的魅力在于粹神上、理念上的更新。在幼儿园实践中,形式上的东西比鮫容易接受,而精神实质的问题却难以把握,这就导致了对综合教育的丿训i理解,如把其简单化为各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拼凑”,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是“为了综合而综合”,完全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东西,从而没有达到综合教育所应有的效果。2.受教育者综合教育的形式载体是主题,所以每种综合教育课程都有一个中心主题。但各个主题毕竟针对某个具体的时间或者某种具体的知识、技
7、能、特定的行为习惯,因此容易造成口成体系、相互独立的局而,使主题Z间的相关相对较少。对于受教育者來讲,就表现为使幼儿只能获得零碎的、片断的知识。同时,某些主题教育过分强调幼儿的经验作用,忽视了对幼儿间接知识的传授,也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了这种结果的产牛。3.教育者对于教育者來讲,想要贯彻综合教育的精神,并编出主题之间能够良好相关相承的教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再者,使用这种教材、教法,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髙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对各种注科的知识技能都相当熟悉。它需要我们幼教事业最基层的实践者真止达到德才兼备,达到“学高为师,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