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40787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试论陶行知中西结合的文化教育创新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陶行知中西结合的文化教育创新观念【摘要】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五四时代的反传统思潮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对他有深刻的影响,陶行知秉承教育救国的思想,创立了结合中国实际的生活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思想表明了一代教育家对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新文化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五四以来,思想文化的变革异常迅猛。五四新文化对于反对旧的教育、文学、文化传统有摧枯拉朽之功。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等五四知识分子,无不强烈抨击旧教育,主张“打倒孔家店”,这种今天看来十分激进的态度,在当时无疑是具冇
2、历史合理性的。在陶行知看来,当时中国的教育并没有完成封建社会的“传统教育”向资本主义“现代教育”的转化,最突出的弊端是教育与社会相隔绝,即与当时政治上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主共和,发展科学、发展生产使民族富强的现实相脱离。他提出创立一种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新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牛:•方面冇利用自然界的能力,屮国西方在物质文明的差别即在利用自然界能力的强弱上;另一方面,谋共同幸福,既对群界要讲共和主义。使人人都能自山守着自己的本分去做各种事业。他又说:“新教育的课程,从社会方面讲,要合乎世界潮流,合乎共和精神,从个性
3、方面讲,要注意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个人爱好与特长的发挥,不可以为了一个人,去牺牲九十九个人,也不可以为了九十九个人,去牺牲那一个人。”这正是新文化运动提岀的科学与民主,以及发展个性的体现。陶行知所主张的新教育与社会关系紧密,他说,“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人的学校“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小共和国,须把社会上的事,拣选主要的,一件一件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内、外不至于判若两人。在身体、道德、政治诸方面,凡国民不可不晓得者都要使之晓得,那才是共和国社会里的真学校陶行知还认为,新的教育要注意“全面发育”即德、智、体全面发展。身体和精神要全
4、体顾到,不可偏于一面。一、道德教育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创学旨趣》中强调培养一种“大丈夫精神在他看來,所谓“大丈夫精神”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第二,推已及人;第三,大公无我的容量。显然这些都来自屮国传统文化。可见陶行知的这一构想实际上是对民国初年选举丑闻作理性思考,并试图以构建新道徳来防止这类丑剧重演。上述构想也是融合中西,将中国古代的优秀道德传统赋予现代意义,铸造一种即中即西的人格的尝试性思考。二、智力教育陶行知认为,西洋文化屮“运用科学改造天然环境”这一点可作为屮国文化的补充。这些体
5、现了陶行知对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一味排斥的态度,并表现岀早期的“中体西用”的哲学观的深刻影响。他又说,在智育方面,既要使学生自知,又要使学生能够利用夭然界的物。他多次强调使学生能“运用科学,征服自然”,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这一点。而且提出要“选择有科学天才之儿童,加以特别训练”。新的教育必须有新的方法。陶行知认为,中国近代以来兴办西式教育“形式上虽不无观”,但教育并没冇真正振兴,原因在于“教育进化之根本方法无人过问。”他主张讲求科学方法。认为至今所通用的方法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授法,其缺陷是偏重形式,对学生严峻管束,不适合培养新
6、国民,主张采用试验的教学法即杜威思想分析的“五步法”,认为“五步方法是科学的方法”,能“养成学生独立思想的能力”。“是改造国民应有的手续,他的目的在使普通国民,得了一种精神方法,能够随时、随地、随事去做发明的工夫。”三、体育教育陶行知主张使学生耳目门鼻手足都健全。他很鄙视那种依靠他人的人,认为这种人的生活不是独立的,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提侣“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中国封建社会是个农业宗法社会,宗族、家族的延续与兴盛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事。因此,为其后代作久长计,造成了
7、依赖长辈、依赖祖先的观念。而宗法社会又恰恰是封建文化生存的土壤与温床。陶行知上述主张显然与封建主义对立;再者,中国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鄙视劳动者,陶行知要学生自食其力,同样与封建教育对立。耍自食其力,要谋一份独立的职业,没有健康的身体是不行的,身体好,“可以在物质环境里站个稳固”。可见,重视体育在陶行知的思想中,同样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四、结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倒与重建中的创造性尝试,但他十分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并希望以此来重建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既保持现代精
8、神,既与世界的潮流相一致,又在文化的融合屮使木民族的文明得以创新与复苏,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转化,使Z成为构建民族新文化的资源,实现现代文化的本土化。这不仅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新文化建设,而一且可以适当地满足文化的继承性、连续性特征,满足社会成员的文化归属感、和稳定感。陶行知的教学探索,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冇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