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策动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策动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ID:45933422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策动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策动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策动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策动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策动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策动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策动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教学设计是老师基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状况的把握,根据教学理论,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的构思及设计。数学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广泛联系性的特殊认知领域,有难懂、难学、难以把握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去发现并检验自己得知的数学结论和数学规律,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才能真正领悟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的本质,而这样的学习也必然要求学生能以持久的、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川来,正因如此,高川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论,才把改善教与学

2、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作为其追求的基本理念,所以数学教学设计小,必须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这就是教学设计要遵循的“策动性原则”。那么如何运用策动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一、创设生动新颖的知识情境,以趣引思学习的最佳动力仍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兴趣,对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来说,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教学设计就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知识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问题中,使情

3、境成为学习的最佳刺激,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的状态,在这种的状态下,就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领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二分法”一课的教学中,可创设如下情境电视娱乐节目中,有一种有趣的“猜数”游戏,竞猜者如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某商品的价格,就可获得该商品。现有一商品,竞猜者不知为何物,价格在0〜800元之间,竞猜者每报价一次,主持人会提示“高了”或“低了”问题:你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猜对价格?由于这样的情境学生在电视里也曾见过,现在被引入到数学学习的课堂中,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再借用多媒体模拟“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个“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主动

4、的学习状态,诱导学生发现“二分法”这一“递推逼近”的数学本质。这样,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究,必然会激发学生的主休性学习的热情。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就在于能促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也不一定非要从探究情境问题本身开始,可以利用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关心和好奇的心理,创设让他们一时无法解决但又放心不下的问题情境,使他们在急于知道结果的心理趋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的活动中。例如在“几何概率”一课中,可先创设为如下的悬念情境两位朋友约定在某天7:00-8:00之间在某处相见,由于双方工作的繁忙,约定先到者只等15分钟即离开,则两人会面的机会有多大?这样一个古典

5、概型无法解决,但又使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问题,就会引起学生的牵挂,势必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在老师引导下,从探究“将一根拉直的3ni长的绳子,从任意位置剪断,两段都不小于1m长的概率是多少?”这一简单问题入手,逐步领悟几何概型的本质和几何概率的求法,至此原来的情境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如求

6、x-y

7、<

8、的概率”这样一个普通的求几何概率的问题而获得解决,一个悬念情境的创设就激起了学生对一段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三、创设新的发展平台,以延续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力“水激则浪涌,人激则志宏”,当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达到某一层次,能够解决些基本问题时,其原有的兴趣和热情就可能会逐渐消退,这时老师就要在学生思维的

9、“最近发展区”,为其创设高一级的发展平台,用新的延伸性或拓展性问题再给他们以新的刺激,一方面将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推向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利用学生“不服输”心理,不断激发和延续他们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基本不等式”一课,对例题分析可作如下设计例,设b为正数,证明下列不①

10、+f>2②寻上2当学生完成会析解答之后,立刻给出“变1:当%>-2时,求y=x+^的最小值”,学生通过与例1对比,发现解题途径使问题获解时,再给出“变2:当2-2时,求"兀+星的值域。”这时学生发现兀+2〉0这个要素不一立具备,思维就要再次活动起来,当发现问题可用分类的办法解决时,老师再给出“变3:当兀上3时,求

11、y=X+^函数的最小值”,这时学生又发现虽然兀+2三5〉0y纫a+遵-2,但不成立,故变1中的“6”已不能再成为此题中y的最小值,又耍促使他们去解开这个谜,这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如一般地我们去研究一个给定的函数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以往的学习经历中,你认为最值问题最容易与函数的哪些方面相联系,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发他们头脑中知识的联系,当学生领悟到可以从函数单调性入手解题时,问题也就在学生的探索活动中得以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