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61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情况。方法:所有患者采用卡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结果:所有患者采用卡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55例,交叉配血试验发生配血不相合50例。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具有检测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于观察等特点,可以作为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的首选方法。关键词临床
2、输血卡式微柱凝胶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临床输血是救治大失血患者的重要途径,及时正确的输血可以挽救人的生命[1〜4],因此,交叉配血(cross-matchingofblood)就显得十分重要,过去用盐水介质(Salinemedium)进行配血,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随着交叉配血实验的研究深入,随着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该及时被广泛应用,为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情况,本文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1月交叉配血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需要配血的患者24557例,男
3、15778例,女8779例,年龄7〜83岁,平均58.1岁,所用血液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方法:⑴卡氏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操作步骤:①取凝胶卡1个,在卡上标记患者姓名,在微柱对应空白位置上写上01、02、03、自身,撕开凝胶卡铝片封条。②在01、02、03、自身孔分别加入对应的1%细胞悬液50ul,患者血清25ulo③37°C孵育15分钟。④专用离心机离心9分钟,⑵卡氏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操作步骤:①供血者、受血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1%的细胞悬液;②取凝胶卡一个,在卡上标记患者姓名,在微柱对应空白位置上写上主侧、次侧、自身,
4、撕开凝胶卡铝片封条。③在主侧孔加入供血者1%的细胞悬液50P1,患者血清25U1。④在次侧孔加入患者1%的细胞悬液50u1,供血者血清25U10⑤在自身对照孔加入患者1%的细胞悬液50u1,患者血清25uE⑥37°C孵育15分钟。⑦专用离心机离心9分钟。⑶结果判断:①阴性:100%的红细胞在凝胶卡的底部。②+/-:100%的红细胞在凝胶卡下1/3。③+:80%的红细胞在凝胶卡下2/3。④++:80%的红细胞在凝胶卡上2/3。(§)+++:80%的红细胞在凝胶卡上1/30@++++:所有的红细胞在凝胶卡的顶部。⑦DP:混合凝集外观
5、,部分红细胞凝集在凝胶管顶部,部分红细胞沉在凝胶管底部;PH:部分溶血,凝胶管中液体呈清澈透明红色,凝胶中有部分残留红细胞。山全部溶血,凝胶管中液体呈清澈透明红色,凝胶中无残留红细胞。结果所有患者釆用卡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55例,交叉配血试验发生配血不相合50例。讨论微柱凝胶技术基木原理是微柱凝胶的微孔过滤功能,免疫化学抗体特异性反应可通过离心技术,把已经发生凝集反应的红细胞阻滞于凝胶内,未发生凝集的单个红细胞可穿过微孔而到达柱底,因此,微柱凝胶技术具有区分凝集的功能[5]。这种技术与传统
6、方法相比,具冇以卜优点:无须洗涤、操作简便、试验所需时间短;试验结果清晰稳定、易于判读结果、易于保存;试验经历的步骤经过标准化,其自动化程度较高,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能够减少标记以避免错误,试验所需标本的量少[6,7]o本组试验结果显示:所冇患者采用卡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55例,交叉配血试验发生配血不相合50例。在配血不相合50例中,除6例山患者自身抗体引起的,其余都是由不规则抗体阳性引起。由不规则抗体阳性引起的44例配血不相合,用微柱凝胶卡选择没有对应抗原的血液输注,患者没有
7、输血反应。微柱凝胶技术具冇检测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于观察等特点,可以作为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的首选方法。参考文献1周益强,肖倩•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6(12):37.2LangstonMM,ProcterJL,CipoloneKM,etal.EvaluationofthegelsystemforABOgroupingandDtyping.Transfusion,2009,39:300.3TitlestdK,GeorgsenJ,AndersenII,e
8、tqI.Detectionofirregularredcellantibodies:morethan3yearsofexperiencewitllaseitechniqueandpooledscreeningcells.VoxSang,2007,73: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