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23059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探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暁【摘要】新课标下,教师要将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快转变速度,要合理的掌握和理解新课标,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现如今,知识灌输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成为了关键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将每一个方面的工作做完善,对小学语文方面的研究要透彻,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策略建立健全。本文就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学生的主体性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新课标中颁布:进行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牛,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身份的则是教师,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在
2、教师和学生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展开。按照这样的规定,小学的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这一特性有所突出,让学生们能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部分,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实际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屮,不允许教师过分的表现自我,让教学的方式过度翻新,而是耍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方法有所选择,教学活动在实施阶段,对教学的目标要有所明确,一些填鸭式以及传统式的教学思想要抛弃,要在引导学生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们可以在引导的情况下,对教材的内容透彻寧握和了解。另外,教师有必要让教学的资源运用合理的措施对其扩充,让教学方式适当革新,以这样的方式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
3、让传统型的灌输式转变为现今的引导式。二、新课标下的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时要对教学观念正确树立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应试教育,在小学语文中最基木的教学观念就是,有效的培养学生,让学生们可以对语文知识充分掌握,从而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骄人的成绩。当下进行这样的教学观念,对现今的素质教育需求已经不能够满足了。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在人才方面的要求也直线上升,人们一方面要拥有较为卓越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在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方面也要具备完善性,这些是现今的人才必须要达成的。新课标下,教学小学语文一方面要将母语教育的责任有所肩负,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
4、感情以及人格价值。那么针对现今的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对教学观念做出相应的调整: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妥善创设,耍讣学生们可以对语文知识较好的掌握,同时要在知识掌握之后要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知识,以及要在综合素质方面开展细致的培养,将学生们培养成为具备优质应用能力、道德品质以及文化底蕴的人才。也就是,新课标的作用下,対小学的语文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初级的中华文化,对此部分文化的积累,可以将一定程度上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并且,还需要将基木的因队精神、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所树立。小学的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相对重要的基础型课程。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载体定制为教材,教学知识
5、的时候要和综合素质结合在一起來培养,将这样的教学观念有效树立,才可以将教学目标合理实现,素质教育述能够让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止确培育。三、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正视传统型的教学模式是过去的教师,将成绩优异的学牛定制为优等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重点培养这类学生,可是成绩稍差的学生,就被评价为差等生,教师右时会对具失去信心,冷落的现彖严兎。新课标的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和贯彻索质教育,小学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所有的小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有所正视,力求让学生的整体发展得到促进。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一些学牛在语文学习方面拥有天赋,那么就要将学习目标对其增加
6、难度。然而在学习语文方面非常吃力的小学生,教师要对基础型知识的教学严格关注,和实际的情况相结合,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实施恰到好处的对策对其教学语文知识。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师,会承担着较为重要的责任,教学小学语文时,较小程度的行为都会让学生效仿,以至于让学生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那么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耍对学生Z间的差异有所正视,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使其在基础知识有效获得的同时,还可以获取综合性的全面发展。四、结束语根据以上的论述,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想要将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一定耍将教学观念正确改革,用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好坏的观点要消
7、除,并且教学小学语文时,有必要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设立相应的教学方式。要力求将新课标作为参照,让学生的综合索质能够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2]张秀环•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2(11)[3]巩志丽•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1(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