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错颌中的临床应用

=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错颌中的临床应用

ID:45655954

大小:1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5

=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错颌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错颌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错颌中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错颌中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错颌中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错颌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错颌中的临床应用————————————————————————————————作者:————————————————————————————————日期:2“2×4”矫治技术在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2×4”矫治技术在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10岁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32例,分成两组,实验组16例采用“2×4”矫治技术矫正;对照组16例采用可摘式牙合垫矫治器矫正。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半年、一年进行跟踪随访。结果:实验组15例取得满意效果,一年跟踪随访复发1例;对照组10例效果满意,4例失

2、败,跟踪随访一年2例复发。结论:“2×4”矫治技术应用于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矫正,具有操作简单,异物感不强,患者易合作,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2×4”矫治技术;替牙期前牙反牙合;Ⅲ类牵引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处于颌面部发育的快速期,如不及时矫正会不同程度影响颌面部的发育和功能,且随着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影响美观及咀嚼功能。进行早期的阻断性治疗,能逐渐促进颌面部正常发育,减轻畸形的严重程度,对预防畸形向严重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对需行二期治疗的反牙合病人,可减小后期的治疗难度,缩短疗程,使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临床通常使用的可

3、摘式牙合垫矫治器,制作繁琐,体积大,异物感强,固位不良,强调患者的良好合作,不能对牙齿进行各个方向上的控制,易出现矫治失败,或矫正后复发。近年来,我们将“2×4”矫治技术应用于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矫正中,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接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8~10岁,平均9岁。患者均为混合牙列,,均萌出,磨牙关系中性、近中或轻度近中,反覆牙合Ⅰ°~Ⅲ°,反覆盖Ⅰ°~Ⅱ°,下颌可退至对刃。1.2矫治设计及矫治方法81.2.1.实验组矫治设计及矫治方法⑴常规治疗前后取记存模型,拍摄头颅侧位和全

4、景x线片,进行常规临床分析。⑵粘结直丝带环,粘结直丝托槽。先使用0.014英寸或0.016英寸NiTi丝排齐及整平牙列,一月复诊一次,需用时间1~3个月;然后使用0.016英寸澳丝在磨牙颊面管近中弯制“Ω”曲,“Ω”曲后端弯制后倾曲,角度为15°~30°,弓丝末端回弯,通过“Ω”曲的加力实现切牙的唇向开展,以解除前牙反牙合。⑶对于反牙合解除后磨牙还是近中关系、偏牙合或中线不齐,可于粘结带环,粘结托槽,在下颌侧切牙远中弯制牵引钩,用3/8橡皮圈进行Ⅲ类牵引和斜行牵引。⑷反覆牙合达Ⅱ°~Ⅲ°,影响上前牙托槽粘结,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在上制作固定式牙合垫,牙合垫高度以解除前牙

5、锁结为宜,无咬牙合干扰后分2~3次磨除牙合垫。⑸反牙合解除,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后,拆除带环,用0.018英寸的澳丝弯制与切牙弧度一致的节段弓丝,将四个切牙结扎在节段弓丝上并进行“8”字结扎,保持1~2个月后拆除。浅覆牙合及前牙拥挤伴反牙合者可适当延迟保持时间,以免复发。治疗后半年、一年复诊观察疗效。1.2.2对照组矫治设计及矫治方法对照组制作通常使用的可摘式牙合垫矫治器,第一磨牙设计箭头卡环,前牙设计双曲舌簧,有切牙扭转可设计双曲唇弓,舌簧每2~3周加力一次,每次打开1.5mm,加力不能过大,叮嘱病人全天戴用矫治器,特别是吃饭时戴用。牙合垫高度以解除前牙锁结为宜,反

6、牙合纠正后分2~3次磨除牙合垫,而后利用矫治器被动保持2~3个月即可。1.2.3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16例,经过5-10个月的矫正,15例治愈,8一年跟踪随访复发1例。对照组16例,10例矫治成功,4例矫治失败,一年跟踪随访复发2例。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见表1。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矫治人数治愈失败复发实验组1615(93.75)1(6.25)0对照组1610(62.5)4(25.00)2(12.5)P=

7、0.038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值变化分析结果:两组患者SNA角治疗前较低,治疗后均略有升高,两组治疗前后测量数据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NB角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治疗前后数据测量分析P﹤0.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数据测量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ANB角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较大,实验组由负值变为正值。两组治疗前后数据测量分析,P值均﹤0.001,有统计学意义。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值变化比较(±s)测量项目(°)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均值治疗后均值治疗前均值治疗后均值SNA78.89(±2.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