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05596
大小:2.31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1-15
《《美学导论开篇介绍》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媒体教学课件《美学概论》目录导论第一编美的本体论:美论第一章美的本质第二章美的形态与形式美第三章美的范畴第二编美的主体论:美感论第四章审美感受第五章审美心理第三编美的实践论:美的欣赏与创造第六章美的欣赏第七章美的创造第四编美的功能论:美育论第八章审美教育导论第一节美学学科的诞生和美学研究的对象;第二节美学史的简要回顾;第三节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美学的研究方法。返回美学学科的诞生1735年,[德]鲍姆嘉通发表《关于诗的哲学的沉思》的博士论文,提出建立美学这一学科的建议,首次使用了Aesthetic的
2、术语。1750年,他正式出版其《美学》专著第一卷,并命名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c》),因此获得“美学之父”的称号;Question:在鲍姆嘉通创建美学学科之前,是否有美学史?返回Question1回答是肯定的,在美学学科诞生之前,中西方对美都有自己的思考,产生了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我们把这些思考命名为学科前史,以区分于学科诞生之后的美学史。返回审美意识指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理论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如“美”反映了先民的审美意
3、识:羊大为美或羊人为美。返回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但还不是整体性的思考,一般夹杂在哲学、伦理学等论述或著作中;如《国语》:“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美善统一思想。返回知(理性认识)逻辑学意(道德活动)伦理学情(感性认识)美学(感性认识的科学、审美学)返回心理活动结论: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哲学鲍姆嘉通创立美学学科美学研究的对
4、象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争;中国当代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结论。返回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争鲍姆嘉通、康德: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黑格尔: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返回中国当代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朱光潜: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美学是艺术哲学;洪毅然: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美学是关于美的规律的学问;蒋孔阳: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李泽厚: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返回朱光潜的理由从美学史上看,脱离艺术实
5、践去抽象地寻求美,美是永远找不到的。因为只有弄清艺术的本质以后,才能弄清美的本质;从方法论看,把较高级的形式、比较完备的东西先弄清楚,事物较低级的形式就迎刃而解了;从社会功用看,文学艺术是用艺术方式把握世界的最高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极普遍的精神活动,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返回洪毅然的理由“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创建美学之初就规定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即关于美的科学。其后美学的历史一直沿着这一方向发展,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美学家才第一次强调美学必须研究并指导艺术实践;只有把美学界定为美的科
6、学,才能扩大美学的研究范围,才能杜绝以艺术学代替美学或以美学代替艺术学;把美学界定为美的科学,并不意味着美学绝对不研究艺术,而是恰恰相反,要在艺术实践与艺术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去建立美学。返回蒋孔阳的理由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美是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没有美作中介,人类和世界就不能构成审美关系;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不限于美,丑、悲、喜、崇高、滑稽等也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不同表现,从而形成与美平行的美学范畴;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多层次多向度的;美学虽然以艺术为中心对象,但它却是通过艺术为中介来研
7、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返回李泽厚的理由“如果说,美的哲学只是美学的引导和基础的话,那么审美心理学则大概是整个美学的中心和主体。目前美学还完全处在前科学的不成熟阶段,审美心理学正是促使美学走向成熟的真正科学路途。”返回结论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美感、美的欣赏和创造、美育这四个有内在联系的部分。具体如下:美(审美客体),重哲学思辩:美的本体论——美学的基础;美感(审美主体),重心理学探讨:美的主体论——美学的核心;美的欣赏和创造,重社会学考察:美的实践论;审美教育(美育),重教育学研究:美的功能论——美学的落脚
8、点和归宿。返回第二节美学史的简要回顾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状况;现代美学的重要转变。返回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语言学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二十世纪60年代);文化学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返回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状况第一代(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第二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朱光潜、宗白华、钱锺书等;第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