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49015
大小:1.00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二数学不等式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数学不等式教案人教版一、知识框架二、重点难点重点:实数的大小顺序与实数的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不等式的8条性质;用作差法解答不等式问题;5个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各种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同解变形;难点:对不等式8条性质的正确运用;领悟作商法适合的题型;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和5个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证明方法所适用的题型;解各种不等式;分类讨论“标准”的确定;用分类讨论思想解不等式;三、知识点解析1、不等式的性质(1)的大小顺序(实数的顺序性)与实数的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1)设,则①;②;③;2)设,则①
2、;②;③;(2)不等式的概念: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和非严格不等式;2)同向、异向不等式:与叫做同向不等式,与叫做异向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使成立的的集合,叫做的解集;4)同解不等式:若与(或)的解集相等,则与(或)叫做同解不等式;5)不等式的同解变形:一个不等式变形为与它同解的不等式,这样的变形成为不等式的同解变形;6)证明不等式;7)解不等式;(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②(传递性);③(可加性);④;⑤(可乘性);⑥;⑦;⑧;2、不等式的证明1)算术平均数与集合平均数:
3、几个基本不等式(见下表);2)不等式的证明:下表是不等式证明的理论体系:3、不等式的解法(1)不等式解法的理论体系见下表:(2)有理不等式:1)一元不等式:2)分式不等式: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或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或同解。(3)无理不等式:与或同解;与同解;与同解;(4)指数不等式:时,与同解;时,与同解;(5)对数不等式:时,与同解;时,与同解;(6)含绝对值得不等式:,,;4、不等式的应用四、例题1、不等式的性质例1比较与的大小。分析作差比较。解,。例2已知,比较与的大小。分析作差比较。解,由,得,从而。思考当去掉条件时,则大小关系如何?
4、例3设,且,比较与的大小。分析作差比较。解,当时,,,则,;当时,,,则,。总结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思维过程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结论。例4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说明理由:(1)如果,那么;(2)如果,那么;(3)如果,那么。分析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的方法是:如果判定是真命题,则必须给出它的证明;如果判定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判定如下:真命题是(1)、(3).假命题是(2)。例5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能否断定与谁大谁小?举例说明;(2)如果,,能否断定与谁大谁小?举例说明.分析解答本题的方法是:
5、如果作肯定回答,则必须给出它的证明;如果作否定回答,则必须举出反例。解(1)不能断定;(2)不能断定.举例略.注意本例举例要举出3个例子,使得两代数式的值能体现出大于、小于、相等三种情况.例7已知,,求证。解由知,则知,,。2、不等式的证明例1已知是正数,且,求证。证明,。说明本题条件下可证明。例2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行走,如果m¹n,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解设从出发地到指定地点的路程为S,甲乙两人走完全程所需时间分别是
6、t1,t2,则:可得:∴∵S,m,n都是正数,且m¹n,∴t1-t2<0即:t1b>0时,;当b>a>0时,。∴。同理可证。例4求证证明因为都是正数,所以为了证明,只需证明,展开得,即。因为成立,所以成立,即证明了。例5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同时,如果水管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是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分析当水的流速相同时,水管的流量取决于水管截面面积的大小,设截面的周长为L,则周长为L的圆的半径为,截面积为;周长为L的正方形边长为
7、,截面积为.所以本题只需证明。说明对于较复杂的不等式,直接运用综合法往往不易入手,因此,通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途径,然后用综合法加以证明,所以分析法和综合法经常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例6已知x>0,y>0,2x+y=1,求证:证一即:;证二由x>0,y>0,2x+y=1,可设,则。例7若,求证:证设,则小结若0≤x≤1,则可令x=sinq()或x=sin2q()。若,则可令x=cosq,y=sinq()。若,则可令x=secq,y=tanq()。若x≥1,则可令x=secq()。若xÎR,则可令x=tanq()。例8证明:在是增函数。证设2≤x
8、10,x1+x2-4>0∴。又∵y1>0,∴y1>y2∴在是增函数。例9设a,b,cÎR,1°求证:,2°求证:证1°∵∴∴2°同理:,三式相加:例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