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97386
大小:1.32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7-05
《高二数学不等式全章教案 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数学不等式全章教案不等式的性质(1)教学目的:1了解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及不等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学会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教学重点:比较两实数大小.教学难点:差值比较法:作差→变形→判断差值的符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研究不等关系,反映在数学上就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实数的差的正负与实数的大小的比较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本章内容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
2、依据因此,本节课我们有必要来研究探讨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问题1.a克水中含有b克糖(a>b>0),若再加m(m>0)克糖,则糖水更甜了,为什么?问题2.课本80页问题3二、讲解新课: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所得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说明:(1)不等号的种类:>、<、≥(≮)、≤(≯)、≠.(2)解析式是指:代数式和超越式(包括指数式、对数式和三角式等)(3)不等式研究的范围是实数集R.2.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在a>b,a=b,a<b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成立.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是: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
3、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就可以了,这好比站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人,只要看一下他们的差距,就可以判断他们的高矮了.三、讲解范例:例1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练习】已知x≠0,比较(x2+1)2与x4+x2+1的大小【变式】在上一题中,如果没有x≠0这个条件,那么两式的大小关系如何?【结论】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其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这样把两个数的大小问题转化为判断它们差的符号问题,至于差本身是多少,在此无关紧要【解决问题1】已知a>b>0,m>0,试比较与的大小例2.已知x>y,且y≠0,比较与1的大小例3.比较和的大小例4.设且,,
4、比较与的大小四、课堂练习:1在以下各题的横线处适当的不等号:(1)(+)26+2;(2)(-)2(-1)2;(3);(4)当a>b>0时,logalogb五、小结:本节学习了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为依据,研究了如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第三步:得出结论六、课后作业:A:P83页B组:1B:1.已知比较与的大小2.比较2sinq与sin2q的大小(05、(n+1)an+12-nan2+an+1an=0(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满足bn=(2n2-21n)an,求数列{6、bn7、}的前n项和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目的:1.理解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关系2.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3.理解不等式的性质1-4及其证明4.通过对不等式性质定理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和思考问题严谨周密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每个性质的条件。教学难点:性质的证明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结合法——即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利用已学过的有关知识,顺利完成定理的证明过程及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实数的序关系与差运8、算关系:二、讲解新课:1.同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例如:a>b,c>d,是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不等式例如:a>b,cb,cb-d.例2.已知,,,求证:例3.若,求不等式同时成立的条件例4.已知,且,,求的取值范围四.课堂练习:P82练习1.2.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如果a>b,那么a-c>b-c;(2)如果a>b,那么>2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a>b,c>d,能否断定a+c与b+9、d谁大谁小?举例说明;(2)如果a>b,c>d,能否断定a-2c与b-2d谁大谁小?举例说明3已和a>b>c>d>0,且,求证:a+d>b+c五、作业:A:1、P83A组:1.2、B组:2B:3、比较与的大小4、若求证:C.设,,其中,试比较与的大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的: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其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初步树立“数形结合”的观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步骤。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
5、(n+1)an+12-nan2+an+1an=0(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满足bn=(2n2-21n)an,求数列{6、bn7、}的前n项和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目的:1.理解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关系2.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3.理解不等式的性质1-4及其证明4.通过对不等式性质定理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和思考问题严谨周密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每个性质的条件。教学难点:性质的证明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结合法——即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利用已学过的有关知识,顺利完成定理的证明过程及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实数的序关系与差运8、算关系:二、讲解新课:1.同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例如:a>b,c>d,是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不等式例如:a>b,cb,cb-d.例2.已知,,,求证:例3.若,求不等式同时成立的条件例4.已知,且,,求的取值范围四.课堂练习:P82练习1.2.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如果a>b,那么a-c>b-c;(2)如果a>b,那么>2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a>b,c>d,能否断定a+c与b+9、d谁大谁小?举例说明;(2)如果a>b,c>d,能否断定a-2c与b-2d谁大谁小?举例说明3已和a>b>c>d>0,且,求证:a+d>b+c五、作业:A:1、P83A组:1.2、B组:2B:3、比较与的大小4、若求证:C.设,,其中,试比较与的大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的: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其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初步树立“数形结合”的观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步骤。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
5、(n+1)an+12-nan2+an+1an=0(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满足bn=(2n2-21n)an,求数列{
6、bn
7、}的前n项和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目的:1.理解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关系2.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3.理解不等式的性质1-4及其证明4.通过对不等式性质定理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和思考问题严谨周密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每个性质的条件。教学难点:性质的证明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结合法——即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利用已学过的有关知识,顺利完成定理的证明过程及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实数的序关系与差运
8、算关系:二、讲解新课:1.同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例如:a>b,c>d,是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不等式例如:a>b,cb,cb-d.例2.已知,,,求证:例3.若,求不等式同时成立的条件例4.已知,且,,求的取值范围四.课堂练习:P82练习1.2.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如果a>b,那么a-c>b-c;(2)如果a>b,那么>2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a>b,c>d,能否断定a+c与b+
9、d谁大谁小?举例说明;(2)如果a>b,c>d,能否断定a-2c与b-2d谁大谁小?举例说明3已和a>b>c>d>0,且,求证:a+d>b+c五、作业:A:1、P83A组:1.2、B组:2B:3、比较与的大小4、若求证:C.设,,其中,试比较与的大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的: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其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初步树立“数形结合”的观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步骤。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