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88688
大小:12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1.《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
2、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3.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4.董仲
3、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据此董仲舒构建“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性B.吸收道家、阴阳家的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论证儒家学说5.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频繁,管仲提出:“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表明他( )A.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B.推崇儒家的治
4、国理念C.反对频繁的争霸战争D.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6.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只有把人研究透了,才能正确地认识自然界B.从思想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古代科技未以能实现突破的原因C.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D.人与自然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7.图
5、1是据《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的古代数学家的历史分布图。导致1500—1800年间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数学地位的提高C.科举考试的推动 D.经世致用的盛行8.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传统文化
6、走向断裂 D.“贵儒”又“尊道”9.有学者认为:秦代曾经试图建立一个完全依靠外在的制度与法律管理的国家,但到了汉代,实际成功的却是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这一变化说明( )A.汉代政权管理方式兼具儒法思想B.儒家思想战胜法家思想成为主流C.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D.以人为本的封建官僚政治已形成10.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
7、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黄宗羲说:“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乃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生是()A.孔子B.朱熹C.王阳明D.李贽12.就整个宋代社会而言,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较多。如大诗人陆游的妻子唐婉,在和陆游离婚后而改嫁;又如
8、,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王安石的儿媳庞氏,岳飞的前妻刘氏等等。这从侧面反映出()A.理学尚未影响到社会生活B.商品经济影响民众婚姻观念C.宋代朝臣和名士的示范作用D.宋代社会生活相对较为开放13.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