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斯宾格勒

西方哲学——斯宾格勒

ID:44995942

大小:28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07

西方哲学——斯宾格勒_第1页
西方哲学——斯宾格勒_第2页
西方哲学——斯宾格勒_第3页
西方哲学——斯宾格勒_第4页
西方哲学——斯宾格勒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斯宾格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斯宾格勒的思想考试方法:写一篇小论文或随笔,题目是:《我喜爱的一位西方哲学家》。5000字,2010年12月24号交。要求:不能抄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书面论文,占总成绩的70%。内容概述(一)斯宾格勒的生平与著作(二)自然与历史和文化命运(三)文明心性三形态:阿波罗、浮士德、麻葛化(神秘化)(四)人类文明的历史命运:科学、艺术和宗教(五)“西方的没落”?耸人听闻的命题背后(一)斯宾格勒的生平与著作1880年生于德国布兰肯堡小镇,父系以开矿为业,母系是舞蹈世家。来自父系的地质学和矿物学知识与来自母系的艺术气质共同作用了斯宾格勒。他的著作《西方的没落》是文明之诗,又是文明史

2、的科学与形态学解释。1890年始,斯宾格勒生活在哈雷,1901年起,先后在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哈雷大学学习,最后于1904年在哈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赫拉克利特断简研究》,1905年获中学教师资格,在汉堡一所中学教数学、物理、历史、文学等课程。1910年后,他移居慕尼黑,做了隐修的学者。1918年《西方的没落》第一卷出版,1922年第二卷出版。此书出版,声誉鹊起,但批判声也日烈。1919年,斯宾格勒写了《普鲁士主义与社会主义》,1920年,与马克斯·韦伯有一次学术交锋,最终,马克斯·韦伯以讽刺和批判取胜。斯宾格勒一生,处境卑微但生命力极为艰韧。(二)自然与历史

3、和文化命运文化和文明,一个是心灵的活生生的实体,一个则是心灵的木乃伊。对西方的生存来说,两者的分际大约在1800年的时候就出现了,即一方是地处偏远的生命,它有着自身的、通过内部的成长而形成的充盈性和确然性,有着从哥特式的童稚时期到歌德和拿破仑这种伟大的、不间断的演进;而另一方则是我们的伟大城市那秋天般的、人工的、无根的生命,受才智所构建的形式的支配。文化和文明,一个是诞生于大地母亲的有机体,一个是从固化的结构发展而来的机械物。文化人过着灵性的生活,文明人则是在空间中、在实体和“事实”中过着外在的生活。前者感受为命运的东西,后者理解为因与果的联系,故而文明人是唯物主义者——在

4、这个词对文明且只对文明有效的意义上说——不论他是否愿意,也不论他所主张的佛教、斯多葛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学说是否披上了宗教的外衣。(二)自然与历史和文化命运这是每一种文化的先决条件,而文化本身就是依次从一种大地景观中生长起来的,它不断地更新并强化着人与土地的亲密关系。茅舍对于农民,就如同城镇对于文化人。如同每一个别房屋都有其仁慈的神灵一样,每一个城镇都有其守护神或圣徒。城镇也是一种植物性的存在,它和农民一样,是远离游牧状态和纯粹的小宇宙状态的。因此,高级的形式语言的发展总是与一种景观联系在一起。艺术和宗教都不得不能改变它的生长的场所;只有在拥有大城市的文明中,我们才再次对这些根

5、源表示蔑视,要让自己挣脱它们。作为文明化的人,作为智性的游牧民,他又重新完全成为小宇宙的存在,完全成为无家的存在;他在智性上是自由的,就像猎人和牧民在感觉上是自由的一样。“哪里好,那里就是家”,这句话在一种文化出现以前和以后都是有效的。在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大迁徙时期,一种日耳曼式的渴望——这是一种贞洁的、但已具有母性的渴望——就是想在南方找到一个家去孕育它未来的文化。今天,在这一文化行将终结之时,无根的才智驰骋在所有的景观和思想的所有可能性之中。但是,在这些极限之间,有一段时间,人们为拥有一小块土地而愿意为它而死。(三)文明心性三形态斯宾格勒把阿波罗式文化、浮士德式文化和麻

6、葛式文化,称之为“文明心性的三形态”,阿波罗式文化重视文明的想象与理想,青春与浪漫,浮士德式文化重视冒险、改造世界,麻葛式文化则重视魔幻和神秘主义以及身心二元。(三)文明心性三形态浮士德式的心灵意象和阿波罗式的心灵意象是正好相反的。所有古老的对立又一次出现了。在阿波罗式的心灵意象中,我们具有的是——如果可以这样称呼——“心灵实体”,而在浮士德式的心灵意象中,我们具有的是作为想象单位的“心灵空间”。实体是由诸多部分组成,而空间则是过程的场所。古典人是以雕塑的方式构想他的内在世界,甚至荷马的风格也显露了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显示给我们的,是余音不断的、古老的神庙传统,例如

7、在冥王哈得斯那里,死者其实是身体的极易辨认的复制品。前苏格拉底哲学及其有关心灵的三个井然有序的部分:理性的、渴望的、热情的,同时可以作为“拉奥孔群像”的暗示。在我们的情形中,那是音乐的特征。(三)文明心性三形态阿波罗式的心灵意象——柏拉图的以理智作为御车人的双驾马车的比喻——在麻葛式的心灵出现的时候立刻就销声匿迹了,它其实在晚出的斯多亚学派那里就已经消失了,在那里,首席教师基本上都来自说阿拉米语的东方,到早期罗马帝国时期,甚至在城市本身的文学中,它就已经变成了单纯的回想之物。麻葛式的心灵意象的标志,是一种严格的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