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2)

赛课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2)

ID:44972174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06

赛课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2)_第1页
赛课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2)_第2页
赛课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2)_第3页
赛课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2)_第4页
赛课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赛课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

2、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朗读、品读,学会句读,进一步理解文意。2.合作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活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安排两课时先学指导1.完成《高考领航》P20“预习助读”,了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史书体例及《左传》相关知识。2.阅读《高考领航》P21,完成“基础梳理”,掌握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

3、点梳理课文,掌握本文中的文言现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一)导入:“烛之武”是人名,“秦师”指秦国的军队,一个人怎么能击退一支军队?他凭什么?特异功能吗?不,他靠的是口舌。所以我们可以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在那风云激荡、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有一群辩士,他们穿梭于刀光剑影之间,以卓越的辩才和超人的胆识,游说于各国之间。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两语、轻轻松松就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利益,真可谓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今天就来认识一位不计前嫌,临危受命,只

4、身赴险的孤胆英雄——烛之武。(二)展示目标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其它文言语法现象。二、提出问题,指导自学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诵读。3.检查学生课前先学的情况。学生解读《左传》及其作者左丘明以及本文的背景。4.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文言语法现象,师生共同择要挑出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学习。三、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字词积累:学生根据《高考领航》P21“基础梳理”,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集中难懂的地方进行指

5、导。四、当堂检测,课堂小结1.请以下列加点词在本句中的意思填写成语。且贰于也(忠贞不贰)因人之力而弊之(因人成事)以乱易整,不武(胜之不武)朝济而夕设版焉(朝令夕改;同舟共济)夫晋,何厌之有(学而不厌)是寡人之过也(闻过则喜)(积累固然重要,但整合能收举一反三之效。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通过给加点词组合成语来学习,学生趣味盎然,教师也可借此了解学生掌握成语程度,使学习具有针对性。)2.归纳总结。五、布置作业,课外探究1.完成《高考领航》p21“基础梳理”。2.课外延伸阅读《秦晋崤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6、情节把握。2烛之武的说理艺术。3人物形象。一、复习巩固,明确目标(一)检查作业。(二)明确目标。1.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2.通过解读烛之武高超的说理艺术把握人物形象。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1.请四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回顾情节。依据文章顺序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课文题目即是。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

7、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2.文中哪些词句最能表达烛之武高超的说理艺术?请找出来并加以点。(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单刀直入,先退步说话,“郑既知亡矣”,以解除其戒心;继而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替对方利害着想,一下子缩短了

8、两者距离。可谓出言不凡。(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再言亡郑对秦无益(3)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三言亡郑利晋害秦。(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另起话头,提出舍郑有益于秦(5)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反观历史,历数晋国言而无信(6)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展望未来,指出晋国扩展侵害秦国野心(7)阙秦以利晋,唯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