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81490
大小:143.54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28
《三字经第1-6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教学内容第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度备课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
2、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指导预习:文档实用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3)、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
3、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录音。)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3、质疑释义。 (1)、同学们,那这章《三字经》说的
4、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文档实用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
5、”[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文档实用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
6、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四、联系实际拓展。(1)结合故事《周处除三害》引导学生思考。读一读这篇故事,结合学过的《三字经》你懂得了什么?(2)联系实际,请同学们说说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一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体会原文的含义,了解性情与环境的关系和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度备课文档实用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三字经”
7、的哪些内容?指名答。齐背。二、新知探讨:1、师讲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2、出示:[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的意思是:做
8、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故事一、弈秋学棋]文档实用这句的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故事二、唐伯虎学画]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3、学习课本第2页《直不疑》的故事。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对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