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2016-2018)数学(文)真题分类解析:专题12-平面向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纲解读明方向考点内容解读要求常考题型预测热度1、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与线性运算①了解向量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含义;③理解向量几何表示;④掌握向量加法、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选择题填空题★★☆2、向量共线问题①掌握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含义;②了解向量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掌握选择题填空题★★☆分析解读1、从“方向”与“大小”两个方面理解平面向量概念、2、结合图形理解向量线性运算,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3、向量共线条件要结合向量数乘意义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4、向量概念
2、与运算是必考内容、5、本节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分值约为5分,属中低档题、考点内容解读要求常考题型预测热度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了解选择题填空题★☆☆2、①掌握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选择题★★☆平面向量坐标运算②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③理解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共线条件填空题分析解读1、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质,理解基底概念,会用给定基底表示向量、2、掌握求向量坐标方法,掌握平面向量坐标运算、3、能够根据平面向量坐标运算解决向量共线、解三角形等有关问题、4、
3、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共线条件是高考考查重点,分值约为5分,属中低档题、考点内容解读要求常考题型预测热度1、数量积定义(1)平面向量数量积①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关系;③掌握数量积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垂直关系、(2)向量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理解选择题填空题★★★2、平面向量长度问题掌握选择题填空题★★★3、平面向量夹角、两向量垂直及数量积应用掌握选择
4、题填空题★★★分析解读1、理解数量积定义、几何意义及其应用、2、掌握向量数量积性质及运算律;掌握求向量长度方法、3、会用向量数量积运算求向量夹角,判断或证明向量垂直、4、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和函数思想解决最值等综合问题、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浙江卷】已知a,b,e是平面向量,e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a与e夹角为,向量b满足b2−4e·b+3=0,则
5、a−b
6、最小值是A、−1B、+1C、2D、2−【答案】A【解析】分析:先确定向量所表示点轨迹,一个为直线,一个为圆,再根据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求最小值、点睛: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
7、取值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曲线方程等相结合一类综合问题、通过向量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解不等式、求函数值域或直线与曲线位置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方法、2.【2018年天津卷文】在如图平面图形中,已知,则值为A、B、C、D、0【答案】C【解析】分析:连结MN,结合几何性质和平面向量运算法则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详解:如图所示,连结MN,由可知点分别为线段上靠近点三等分点,则,由题意可知:,,结合数量积运算法则可得:、本题选择C选项、点睛:求两个向量数量积有三种方法:利用定义;利用向量坐标运算;利用数量积几何
8、意义.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已知条件特征来选择,同时要注意数量积运算律应用.3.【2018年文北京卷】设向量a=(1,0),b=(−1,m),若,则m=_________、【答案】点睛:此题考查向量运算,在解决向量基础题时,常常用到以下:设,则①;②、4.【2018年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为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点,,以AB为直径圆C与直线l交于另一点D.若,则点A横坐标为_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先根据条件确定圆方程,再利用方程组解出交点坐标,最后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求结果、点睛: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取值或范围,是向量
9、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曲线方程等相结合一类综合问题、通过向量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或求函数值域,是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方法、2017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7北京,文7】设m,n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使得m=λn”是“m·n<0”(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若,使,即两向量反向,夹角是,那么T,若,那么两向量夹角为,并不一定反向,即不一定存在负数,使得,所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考点】1、向量;2、充分必要条件、【名师点
10、睛】判断充分必要条件方法:1、根据定义,若,那么是充分不必要,同时是必要不充分条件,若,那互为充要条件,若,那就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当命题是以集合形式给出时,那就看包含关系,若,若,那么是充分必要条件,同时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