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史记》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分封制遭到破坏B.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C.周王室已经衰微D.楚庄王图谋周镇国之宝答案:A2.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
2、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统治思想。材料反映的是从商朝到西周,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强调民心的变化,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以适应王权统治的需要,A项符合题意;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故B项错误;C项是近代西方思想,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从商朝至西周,王权与神权逐步分离,但仍保留了一些宗教神学色彩,故D项错误。3.古代中国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
3、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吉”“正”“尚”“王”字锁。这说明古代中国()A.商品设计理念先进B.官营手工业技术发达C.礼乐文明制度下移D.社会秩序等级化明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使用的锁孔是不一样的,以此象征其身份的不同,这说明我国古代社会秩序等级化明显,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封建等级秩序森严,不是商品设计理念先进,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与礼乐文明制
4、度无关,排除C项。4.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邪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以上地区并不是秦朝的边疆地区,故A项错误;设新郡与消灭六国反叛势力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据材料“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邪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罝河内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于黄河中下游地
5、区,由于经济繁盛,人口众多,地方事务繁杂,需要再分新郡进行管理,故C项正确;以上地区位于中原或北方,没有体现出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故D项错误。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关于秦朝太尉一职的认识。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巩固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
6、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6.睡虎地秦简中的《为吏之道》集中反映了当时秦官吏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由此看出秦官吏职业规范强调()A.儒家的治国理念B.官吏的道德品行C.严格按法律办事D.官员的实际业绩答案:B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忠信”“清廉”“善行”“恭敬”等可知,秦官吏职业规范侧重官员的道德修养,B项正确。秦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A项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为吏之道》对官
7、员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依法办事,C项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D项,排除。7.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制的改革。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可见两个部门合署办公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项正确;三省长官
8、还是各负其责,权力并没有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行政效率,不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要废除三省六部制度,故D项错误。8.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