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03598
大小:4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4
《开放大学建设:理念转变、体制创新与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开放大学建设:理念先导.路径选择与体制创新叶文华摘要:建设开放大学,核心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开放大学和如何建设开放大学,关键问题是做好开放大学的顶层设计。木文从理念先导、路径选择和体制创新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建设开放大学问题。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木、开放共享、整合创新、强化特色、服务社会的理念;要依托电大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定位功能,加强内涵建设;要依法制定开放大学章程,落实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科学架构体系,创新开放大学体制机制。关键词:开放大学;理念;路径;体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后
2、,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等5省市和中央电大等六家单位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专项试点,其中上海开放大学已于2010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从目前已经发布的22个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来看,共有19个省市提出要建设区域开放大学。为什么要建设开放大学,开放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建设开放大学等问题,也引起了有关领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许多专家、学者,尤其是电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烈讨论。建设开放大学,核心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开放大学、
3、如何建设开放大学,关键问题是做好开放大学的顶层设计。本文从理念先导、路径选择和体制创新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建设开放大学。—、理念先导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指导原则,是大学管理者在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这所大学等皋本问题上的价值判断。办学理念是先导,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实践。办学理念反映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与时代特征。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既要适应工业化时代传统高等教育向知识经济时代现代高等教育的转变,也要适应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创新的趋势,更要适应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
4、需要。从本质上讲,开放大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为一切学习者提供机会和条件的新型大学,这也是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明显区别的主要特征。做好开放大学的顶层设计,首先要立足于理念创新,用先进的理念来引领开放大学的建设。(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开放大学的根本使命是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以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并不断变化的终身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来组织开展办学服务工作,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与途径
5、,进而促进教育公平,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和“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树立开放共享的理念。开放与共享是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美国哈佛大学等国际名校开放本校课程,其核心理念就是“开放”。为此,作为以“开放”命名的开放大学,更应该把“开放”作为核心理念,实现教育理念、教育对象、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的开放。教育理念开放,是指树立开放、灵活、包容的观念,以更加开拓的思维、更加开阔的视野,创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对象开放,则是敞开大门,不仅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而且还要
6、为各种组织、团体的学习提供服务;学习资源开放,其重点是聚合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学习过程开放,主要是探索建设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教学与支持服务体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三)树立整合创新理念。建设开放大学不仅涉及到电大本身,而月.涉及到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领域的资源整合与体制机制创新。为此,必须树立整合创新理念,消除制约开放大学建设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以及利益格局的障碍,通过整合与创新,建立和完善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当前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不完善、平台网络不健全问题;形成更加开放、
7、有效集成、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解决公共教育资源、优质资源不足和行业系统分割、资源重复建设等主要问题。(四)树立强化特色理念。特色是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基石。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没有围墙、办学网络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开放新型大学,主要特色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以继续教育为重点的终身教育。我国开放大学要立于高校之林,必须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比如,更加"开放",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调动社会成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更加“融通”,搭建各类教育互联互通的“立交桥”;更加“便捷”,搭建基于最先进信息技术、可随时随地学习的平台;更加“多元”,开展多元化、多
8、层次、多类型的办学和服务,满足不同学习人群的学习需求;更加“强健”,学科建设力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