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大收获》论文

《小练笔,大收获》论文

ID:4458562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小练笔,大收获》论文_第1页
《小练笔,大收获》论文_第2页
《小练笔,大收获》论文_第3页
《小练笔,大收获》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练笔,大收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练笔,大收获安福县平都二小贺丽丽“无话可说,说假话,记流水帐……”一直是学生习作的通病。小学生的作文能力相对不理想,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难题。虽然在诸多的语文教师中,有不少的人对此做过许多的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但从总休上看,仍可以说:至今还仍未出现令人满意的局面。该如何帮学生改掉这一“顽疾”,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关注的话题。在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能力训练时,本人以为,我们既要依据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应做到“定向”于教材之中,“活用”于教材之外。所谓“定向”,在这里也就是说:我们对

2、学生的训练方向,应依据教材的安排来确定。如在“选材”、“立意”、“文休”等方面,都应参照教材,甚至可以紧扣教材的训练重点,来设计我们的训练过程。这样做,我们才能够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使我们的训练能在教材的指导下,成为科学、系统、高效、全面的训练。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借助语文课本上的范例,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治疗一些“习作病”大有帮助。一、小练笔的优点1、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传统的作文,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根据命题来

3、作文,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而小练笔的题口人多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实实在在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2、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如果弃置不用,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被学生遗忘。小练笔能让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3、能让学生品尝写作的成功传统作文,一般是一单元一次

4、,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抄写,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写作过程。从教师方面来看,批阅一次作文,也需要很长的时间,采取的大多是延时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斥。而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吋间短,教师能及吋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二、小练笔的实施和作用1、挖掘内容,想一想小练笔必须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设计练笔时,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a、巧借阅读课文中的“小结”小练笔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进行一次短暂的课堂小结

5、。这小结,有时是教师自己作的,有时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合作完成的。小结的内容往往是一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或者受到的启示等等。但是,如果我们长期这样做,课堂就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也无兴趣。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情而进行的小练笔。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学完《孔子拜师》一文,我在最后尝试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师:在上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我眼中的名人》一课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最后,我在整理时,发现少了一份孔子的人

6、物介绍词,你们能帮我吗?因为学生刚刚学习了这篇课文,又在课外查阅了大量关于孔子的资料,他们的心中对孔子有着丰富的认识,所以写一份人物简介一点也不费力。b、巧借阅读课文中的“空白”小练笔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亲爱的,

7、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情。巴迪写了首诗,精彩极了……”“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我看这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了,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这段话中只有一处捉示语,留下了许多处空白,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在学习时,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补写一些对话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

8、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c、巧借阅读课文中的“争论”小练笔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有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讨论、探究活动。这是一个活泼、生动又难忘的过程,如在学完《小摄影师》一文后,我问:“小男孩还会再来吗?”有的学生立刻说:“会……”话音还没结朿,就有一人批学生说:“小男孩不会再来了……”于是我把学生分成“赞成回来”派和“反对回来”派,展开激烈的辩论,一时间,学生纷纷各抒已见,还摆明自己认为很充分、充足的理由。辩论一结朿,我就马上趁热打铁让学生写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做,不但深化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