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53048
大小:35.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浅谈如何教育转化问题学生(郑晓苗第十二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教育转化问题学生——郑晓苗、问题学生的界定什么叫“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首先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多数成绩不好,但成绩不好一般不是他们问题的起始原因。二、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1、厌学型:这类问题学生比较常见,比如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听讲,不爱写作业,对考试成绩无所谓,这一类学生的品德方面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就是讨厌学习
2、,甚至害怕学习。2、品德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于品德方面。比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撒谎,小偷小摸等。他们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3、心理障碍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沟通等。外向的学生有纪律问题,内向的学生一般不会违反纪律。4、纪律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无大问题。5、“好学生”型:在学校一般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挫能力
3、极差等。三、如何对待问题学生相信每个班级都会有以上类型的问题学生,让各位班主任头疼不已。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学生呢?以下,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想。(-)对待问题学生,不能只“管”他们,还要研究他们通常我们遇到问题学生,都会非常生气,接下来就会用命令的口气告诉学生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用自己熟悉的一套方法,软硬兼施,使学生就范,用“管理代替教育”。想起我才工作时,常模仿一些老方法,认为用权力型教育就可以制服学生,最后才发现这样做的效果甚微,学生只是一时的顺从了,其实从他内心来说,他可能并不服气。学生相对于老师来说,是一名弱者,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眼里,老师不仅是知
4、识的权威,甚至是武力的权威。才工作时,当我遇问题学生,我从未想过去研究他们,只是单纯、固执地认为他这样做,是故意的,或者认为他管不住自己,就想惹麻烦,于是不问任何原因,就用强制性的办法让学生屈服。我相信多数老师和我最初的想法一样,用中国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的思想来禁锢自己。最后通过学习和揣摩,我才发现自己错了按这种思路,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一般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二)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以往面对问题学生,我们直接想到的就是该“怎么办”,却从未去思考过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大多数老师往往喜欢用同一种方法对待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这样做并不
5、利于问题学生的纠正。比如我们班有一民工子女,她的智商没有问题,反应也比很多同龄人快,但是学习成绩却一直往下滑,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了我和数学老师的注意,通过观察,才发现该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极差,上课不仅不听讲,还要影响周围的同学,不抄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就算抄了,回家也不做作业,写字动作慢。最开始,我采取强制性的手法管理她,也就是用权力教育,我是你的老师,是你的班主任,你就得听我的,结果呢,每次的教育只能管两三天,后来又继续犯错误。我想严不行,我就爱你吧,我又经常去“表扬”她,对她说,如果这次检测题能考到高分,老师就会怎么奖励你,结果,过不了多久,她又会故伎重演。E
6、3总之让人很头疼,尤其是她非常喜欢在上课时影响周围的同学,常常耽误上课时间。回家后,我查了查这方面的资料,又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想想,肯定有问题。过了几天,我又找她谈话,发现她根本不怕老师,和老师在一起不拘谨。以下是我和她的谈话:你有什么愿望?(能过上好日子)你喜欢读书吗?(喜欢)为什么喜欢?你认为读书能带给你什么?(能让我找到好工作)既然喜欢读书,为什么上课喜欢讲话呢?(沉默)我打断了她的沉默,接着和她谈到:你别紧张,这时我不是老师的身份责问你,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想帮助你。(她点点头)你讲话是不想听课吗?(不是,就是想讲话)控制不了自己吗?(点头)那为什么不做作
7、业呢?(我觉得作业太多了,我做不完,每天晚上都要做到十一点过,做着做着,我就睡着了)但是,我听其他同学说作业只做到九点钟就能完成。为什么你不能做到了?(老师,我的写字速度慢,所以我做得也慢)太好了,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一个缺点。接下来,通过后面的几次谈话,我发现这个孩子为什么上课总爱去影响周围的同学,是因为她在这个集体感觉不到温暖,由于她经常被老师批评,同学们都有点排斥她,不爱和她玩,她很想和同学们靠近,渴望有朋友。从这个教育案例可以看出,平心静气地和学生谈谈“为什么”,比权力型教育好得多。(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多数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都和其的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