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0036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高中地理选修部分高考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选修部分高考题一、选择题1〜5BBCBC6〜1OBBCDB11〜14DCBC二、综合题15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収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16.(1)低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⑶滑坡、泥石
2、流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17(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18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不达标)排入河中。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逐渐实现古城“外住内游”;严格执行
3、污水达标排放,控制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排放管网;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其他合理建议酌情评分)19答案1:海啸灾害。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來。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屛,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得分。其中指出灾害种类得3分
4、,理由合理且充分得7分)20(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出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21(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22答案:(1)断层坡度(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在易发地点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23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
5、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24(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出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25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6、)。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26(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AC(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27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
7、(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答对其中1项得2分,答对其中2项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部分得分不超过4分。)28(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酋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3)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29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
8、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1=1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30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31(1)污染总体呈“W”形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