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23313
大小:5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2
《文科学生地理素养欠缺透视及提升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科学生地理素养欠缺透视及提升对策摘要:通过分析2008年台州市11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地理质量评估相关信息,笔者归纳了台州市高二文科生地理素养欠缺的六类具体表现,构建了地理素养提升的途径,提出了易于操作的“三个一”措施。关键词:地理素养欠缺透视提升途径三个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全体地理教师的时代使命。关于地理素养这一概念的科学界定,笔者引用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的观点,它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
2、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当前文科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必然要和新课程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具体落实相结合。1、源于数据的思考高二文科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如果从地理素养欠缺的角度去透视,这种"难”表现在哪些方面?笔者试图通过2008年大荆中学期末地理质量评估相关数据的来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现象。高二地理综合题共4题,每题满分均为10分,根据备课组得到的信息,略加整理,得出这样一组数据,具体如下:从这组数据中,我们意识到:第33题和第34题的成绩,平均分别为2分和3分
3、,撇开学科的区别,这样的成绩,好比100分中获得25分,那和全体学生不学习几乎没什么两样,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的学生不用功吗?非也,作为重点班的文科生来说,不用功读书的学生只是少数,一个文科班里有七八个不愿意读书的学生那就不得了,用功不对法的倒有一大批,上述数据的前2列和后2列对比就是最直接的证明。那么如何引导和促使其学习得法,这需要我们教师去不断琢磨、钻研、实践和探讨。是我们的题目太难吗?有一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这不是主导因素,因为我们在阅卷中发现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这两个题目的得分率均超过6分。试卷讲
4、评后,曾和部分学生座谈,大家认为这两道题目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根据他们当时的水平,保守地说,第33题得4分,第34题得6分,应该不是多大的问题,可问题就在这儿,预计得10分,结果只得5分,这里的5分差距让我们的学生感到分数丢的“很冤枉”,其实,这不冤枉,它恰恰揭示了我们学生地理素养诸多要素的欠缺。2、地理素养欠缺的六种表现透过本次质量评估,笔者认为荆中高二文科生的地理素养的欠缺具体表现为六个“不”,即:地理知识掌握不牢、地理观点叙述不清、地理方法运用不妥、地理能力提升不力、地理态度表露不明、地理情感立场不强
5、。2.1地理知识掌握不牢以第1题为例,它是关于乡村聚落概念的认知,属于容易题,可得分情况不那么乐观,4班中,约有10%的学生选择了“乡村地区是劳动力密集的地区”这一选项,他们往往认为“城市聚落的劳动力密集,乡村聚落的劳动力也应该密集,像中国的乡村聚落应该更密集,毕竟有九亿农民,能不密集吗。"听听还挺有道理的,没这个道理他会选这个答案吗?问题就出在光考虑了人口数量,没考虑区域的面积。而选择A、B两个选项的学生基本均接近2%,这令笔者费解,它意味着这部分学生根本没去思考,因为这两个选项的干扰作用太弱了,即便是没
6、有学过《城乡规划》这本教材的同学也能够根据自身基本生活常识来排除这两个选项。再如,31题的第(1)小题,是一个回答聚落分布主要特点的问题,非常简单,得分率也很高,可偏偏出现了诸如“依山傍水”、“居民区较分散”、“分散”、“城镇群组式”、"分散成组式”这样的答案,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地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都是地理知识掌握不牢的具体表现。2.2地理观点叙述不清在第33题第(1)小题的回答中表现尤为明显,现将原题摘录如下:2.3、读世界某区域图(见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描述图中2CTC等温线的走向,并分析主
7、要影响因素。对第(1)小题的回答,很多学生得0分,经比较整理,这类答案的两类典型的表达如下:答案一:从太平洋过来,2(rc纬线朝南偏,再到大西洋后较平直。原因此地为安第斯山脉,固受山阻挡,因海拔高,故该地气温低。分析:其一,此类学生不明白“走向”的含义,故凭直觉进行直译式的“看图说话”,而且,还将题目中的“等温线”误写为“纬线”,作为高二学生,这种误写实在不应该;其二,“此地为安第斯山脉”中的"此地”指何地,指代不明,可能学生自己在头脑中清楚,但落实到卷面上,实在让人看不懂;其三,就语言表述而言,“固受山阻
8、挡,因海拔高,故该地气温低”这句话,表面上看有大量的地理术语,仔细推敲却是前言不搭后语,一些地段的山地阻挡,能够比较明显地阻挡水汽和冷暖空气进入,比如我国四川盆地北部的山地在冬季就有明显的屏障作用,大大减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影响,这受说明受地形阻挡,气温的高低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其四,审题不细,题目问的是影响209等温线走向的因素,而不是分析图中某地气温低的原因。答案二:20°C等温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影响因素是由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