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19140
大小:30.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运用关联理论指导大学听力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关联理论指导大学听力教学论文导读::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水平是体现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实中,英语听力课堂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方法和模式缺少改革和创新。鉴于此,本文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听力教学模式,旨在探索有效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运用教学实践,从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最终目的。论文关键词:运用关联理论,大学听力教学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还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的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关联理论在
2、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外语听力教学的启示。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英国的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有关言语交际、认知有关的语用学理论。该理论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以及教学界等其他领域带来较大的影响。他们认为对人类语言交际的解释关在于关联。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即说话人说话时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传递信息的意图,更要表明他有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意图。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码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model)o语言交际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
3、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过程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的理解是按照相关性的原则进行的,要理解自然语言,就要先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然后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关联理试图找岀以下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交际双发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答案就是:交际双方说话就是让对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发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的格式,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这就是说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
4、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听力理解是一个接受、理解声音信息的过程。言语声波在听者的耳蜗内转变为一种可供神经系统使用的密码,听觉神经把讯号传到听觉语言中枢,引起这一区域的思维活动,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和分类。大脑把这些信号转化成有意义的单位,运用已存储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解释。同时利用一些非语言性知识(背景知识,说话人的语气和语调等等),去思考、假设、预测,并验证和随时修改假设,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准确理解说话话人的意图,成功地进行交际。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的学者之一。他提到听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有选择地听话语的oRost(199
5、0)根据关联理论提出了关联理论听力理解模式・并将之归纳为4个重叠且相互依赖的听力理解阶段:(1)听者激活理解话语所需的可能的知识;(2)听者有选择地听话语,同时通过语音、句法、词汇分析揭开话语的命题含义;(3)听者给话语提供一个可能的语用含义;(4)听者把已释义的命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层级表征并把它们存在长时记忆里小论文免费论文下载。从Rost的模式可看出,听力理解是一个既涉及到利用语言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处理,又涉及到运用背景知识并结合语言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自上而下的处理的认知心理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关联链,揭开话语的语用含义。言语交际基本上是一个涉及明示…推理的合作过程。
6、听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有选择地听话语的•这种有选择地听话语,是以最佳关联性为原则的,即选择最相关的语境要素组成语境。完成对话语的解释。所以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的语境要素进行推理的能力对于提高听力理解水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二・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听力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记忆、思维、概括和预测等能力。教师可以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系统、有重点的听力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教师应扩大信息输入面,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与空缺。听到新信息最终都要和头脑里已有知识发生作用,寻找
7、关联性,才能理解。学生知识越丰富,大脑进行推理判断所要的时间越短,判断越准确。如,LittleMaryistheappleofherfather'seye.TheAppleofone'seye的字面意思是某人眼里的苹果,在这里,apple指的是瞳孔,眼珠。瞳孔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的格式,失去瞳孔,就变成了瞎子。所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某个最心爱的人或珍贵的东西,它来自《旧约.申命记》(Deuteronomy)第32章耶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