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18015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隐性知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隐性知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隐性知识是人类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隐性知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挖掘教师的隐性知识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究教师隐性知识传递途径,建立一套教师隐性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提髙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关键词】隐性知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广义创造性人才,创新人才结构应该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的知识储备、创新技能六个方面要素。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我国高校的历史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
2、强调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把能否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上升到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学校能否保持旺盛生命力、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的高度,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贯彻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全过程。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l]o知识是人类思考信息的能力,根据知识的规范、客观、理性程度,英国学者迈克尔•波兰尼(Mickaelpolanyi)于1958年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他认为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是知
3、识创新的关键部分[2]。教师的隐性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挖掘教师的隐性知识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教师的隐性知识与其他群体的隐性知识有着共同的特点,同样都是难以用文字记录和传授、具有非结构化和个体专属性。但就其工作内容来看,教师的隐性知识可以划分为教学性隐性知识和科学研究性隐性知识,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技能技巧、工作诀窍、经验,还包括教师的直觉、灵感、价值观、创造力等内容[3]o而创新型人才一般应具备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具有良好
4、的道德修养;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征。从教师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创新型人才特征的对比来看,二者具有较大的重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使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而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深刻反映一个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成熟度。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挖掘教师的隐性知识,更需要将教师的隐性知识传授给学生。日本著名管理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Ikujiro)首先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一书中提出了组织中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一是社会化模式,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递过程;二是外部化模式,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传递过程;三是联合化模式,从显性知识到
5、显性知识的传递过程;四是内在化模式,是一个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其实质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针对知识的四种转化模式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更好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1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操作技能、诀窍和心智经验等很难用语言或文字准确、全面地表达出来的隐性知识的传递、转化十分困难,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有效途径,提高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和传递的效率[4]。(1)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途径。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
6、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课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满足以高校学生与教师为服务对象并兼顾社会学习者的需求。课程资源的最大特点是网络公开传播共享,学生可以进行反复地学习揣摩,通过比喻、类比、图像等方法把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达到学习消化的目的。(2)教师网络空间途径。网络的发展,为时空分离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信息交流平台[5]。教师博客、空间,充分满足了教师的发展和师生交流的需要。网络的发达,让教师有了自由的交流空间,教师在网上叙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经
7、验,总结自己成长大程、教学方法、成功案例和实践操作技巧、工作诀窍等,使得教师的隐性知识得以保存[4]。学生通过浏览教师的网络空间掌握教师的隐性知识,同时学生通过与教师在网上的交流,将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分享⑹。2学业导师制的扎实推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行为、观念、风格、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在更深层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判断的形成。这种缄默知识结构,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认知策略[7]。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