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46879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01
《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探究 〔摘要〕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不仅要保证基础工作的完善,也要从满足读者需求的角度寻求新的服务方式。隐性知识是在编目工作中大量存在的有价值的资源,能在编目的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编目工作在从规范控制到学科服务中的隐性知识开发策略。〔关键词〕隐性知识;知识服务;编目工作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04〔中图分类号〕G2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014-031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1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知识
2、管理理念的引入,知识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向。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和过程中,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1],它是一种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和深层次的服务,是信息服务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参考咨询领域,本文认为知识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图书馆各环节通力配合形成的一种整体服务模式,它的理念将渗透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编目是图书馆资源组织与建设中最基础的
3、工作,直接影响到流通阅览、馆藏建设、参考咨询直至文献资源的深层开发与利用,而在越来越普遍的外包趋势下,编目反而成为图书馆知识变革中最为滞后的一个环节。编目人员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改变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和模式,积极探索和开发在知识服务中的价值。南开大学柯平教授就曾呼吁图书馆编目人员应该进行角色的转变,“不能停留在知识的整合或著录而是提升到知识的生产层面,这样工作就会有新的起色。”[2],因此,编目的变革不仅是AACR到RDA的转变,而是充分发挥其文献信息资源甚至知识资源描述的功能,挖掘尚未被认识却能满足读者需求的隐性知识,来实现编目在知识服务中的价值。2编目工作
4、中的隐性知识21隐性知识的来源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11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后来多位学者对隐性知识也做出了深刻的论述,涉及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认为,隐性知识是不可用语言来解释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主要来源于经验和技能的,学习的惟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
5、。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主要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而温特(Winter)、尼尔逊(Nelson)、斯班德(Spender)等则从企业组织的角度提出,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员工个体和企业内各级组织(团队、部门、企业层次等)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内隐性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流动与共享等方式从企业外部有效获取的隐性知识。由此可见,隐性知识一部分来源于成员个体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等,另
6、一部分来自于组织团体内部存在的未被明确表述却又客观存在的、有价值的事实和客观规律。对这些知识的挖掘将成为组织团体发展的关键点和核心因素。2编目工作中的隐性知识11编目作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业务,长期以来在使图书馆资源有序化、条理化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对显性知识的转化,但在显性知识转化的同时,无论是个人还是部门内部都积攒了许多未编码的隐性知识。在知识服务的大环境和趋势下,也有许多尚未开发的隐性知识可以满足服务读者、编目员个体发展和编目组织发展创新的需要,它们将直接关系到编目的未来。所以,编目不仅是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更是隐性知识的挖掘过程,有必要挖掘编目工作中潜在的知
7、识功能来提高隐性知识的可见度,将隐性知识管理运用到管理创新中,从而提高编目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编目工作中的隐性知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编目基础工作中的隐性知识,二是以知识服务为目的的知识挖掘中的隐性知识。221隐性编目规则11编目规则是对文献资源的内容及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标准和规范,包括《中国文献编目规则》、AACR(《英美编目条例》)等。虽然目前探索中的RDA(“资源描述与检索”)正趋向于知识描述与关联的转型,但编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侧重于显性知识的形式转化。而编目规则无论怎样变革,也无法囊括编目工作中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实际上,日
8、常编目工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