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33919
大小:34.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184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18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对象:我院妇科180例确诊慢性宫颈炎患者。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184例确诊慢性宫颈炎患者我实施自凝刀治疗后,6周后治疗前后疾病情况对比。结果: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该疗法总有效率为92.4%o前后比较有差异显著(PV0.01)。结论: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操作技术简便,术后光滑不留痕,临床症状显著消失,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Doi:10.3969/j.issn.l671-88
2、01.2014.05.640【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95-01子宫颈病变是系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包括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最常见的是慢性宫颈炎(chroniccervicitis),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积极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可阻断发展成宫颈癌[1]。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有报道冷冻、红外线治疗效果不如射频治疗[2]。BBT自凝刀不伤害宫颈,不影响生育。对人体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热效率高,
3、操作技术简便。我院自2009年以来对宫颈患者采取自凝刀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18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年龄24至48岁,平均36岁。其中宫颈糜烂120例(其中轻度糜烂65例,中度糜烂42例,重度糜烂13例),宫颈管增生17例,宫颈肥大23例,宫颈纳氏囊肿5例。宫颈息肉19例。1.2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白带增多,下腹或腰骨氐部疼痛,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尿频或排尿困难症状,继发性尿路感染增多。有的伴有月经不调、痛经。1.
4、3治疗方法:在月经干净后5天,宫颈炎轻者可选用20W,重度者先选用25W治疗。将输出功率调整至20〜25W的范围。让患者以膀胱截石位卧于手术台上,用碘伏常规消毒外阴、阴道,放置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再次用碘伏消毒阴道、宫颈,并常规用碘伏分别消毒宫颈。自凝刀刀头消毒后倾斜接触于宫颈糜烂面,开启开关,治疗开始。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直视下进行治疗,待局部宫颈组织变白后缓慢移动自凝刀,直至将糜烂面全部凝固至淡黄色即可。若宫颈糜烂程度较深,用20W将其表面再凝固一次。有点状出血可将自凝刀局部停留秒以上即可止血
5、。术后清除表面坏死组织用碘伏消毒表面。1.4诊断标准:阴道镜图像名称采用1990年(Rome)第七届世界宫颈病理及阴道镜会议修改后的阴道镜术语进行描述[3]。宫颈异常图像有白色上皮、点状出血、血管及异形血管、自斑、镶嵌、血管畸型和紊乱等图像。1.5疗效标准。痊愈:阴道镜图像正常,妇科症状完全消失;显效:阴道镜图像较前明显改善,白带,疼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检查及症状有所改善,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总有效率二痊愈率+显效率。但仍对患者生活有影响;无效:阴道镜检查无改善,3讨
6、论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缓或抵制宫颈的癌化[4]。BBT自凝刀能很好治疗女性宫颈疾病。该疗法在B超的连续动态观察和引导下,准确定位病变部位,以射频(即高频电磁波)为治疗源,运用电磁波的热效应,通过病灶中的分子、离子高速运动,产生生物高热效应,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变性和坏死,得以消融,最后被正常组织吸收或自动排出。当病灶被完全凝固毁损消融后,能自动报警并停止治疗,从而不伤害周围正常组织。自凝刀治疗宫颈疾病无疼痛,术后不留瘢痕,能避免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具有术后不影响生育功能的优点。避免了
7、传统手段疗效不理想、反复复发久治不愈等缺点。手术时间仅需3至5分钟,安全、无痛,仅用局部麻醉即能完成。临床应注意的是术后1-2周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排液、黄色白带、脓性白带甚至血性分泌物,1个月左右可以逐步减少,为正常现象。无异味、发烧,岀血量不多不必担心,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严禁冲洗阴道内部,2个月内严禁盆浴及性生活,术后2个月及治疗后阴道岀血超过月经量,要进行复查。综上,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操作技术简便,术后光滑不留痕,临床症状显蓍消失,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
8、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8-294⑵李庆丰,区海,钟绍涛,等•应用射频治疗子宫颈糜烂[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6(3):184[3]张志胜•阴道镜图谱.第2版[J].北京:人民卫生岀版社,2000:9-10[4]郑丽璇,谢芳,陈涤瑕.阴道镜下常规活检诊断宫颈七皮内瘤样病变108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59-16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