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56351
大小:22.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初中德育教育的问题及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德育教育的问题及策略(作者:单位:邮编:)一、德育的概念与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虽讲究品德教育,但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只是灌输空洞的、不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对策(-)加强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时刻牢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同学校形象紧紧相连,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必须具备创造力,抛弃保守、守旧思想
2、,在信息瞬间万变的社会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德育;再次,必须具备一颗平常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对那些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能保持一种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教师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会引导学生助人为乐;教师的责任心会激发学生的使命感;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会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二)重视入学教育、注重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学校环境、教师、同学、课程、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抓住这个适应过程搞好学生的入学教育,是一个良好
3、的开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治课教学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势,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这种角色转换,施以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角色定位,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除了专门的政治课外,德育还应针对不同学科特点施以教学,任课教师一方面要重视以教材为基础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确立他们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坚持“内因依据论”原理,将社会需要、历史责任、人类理想、社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和外因作用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激发学生
4、的道德思维情感,从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认识人生,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明白道理,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三)抓好常规、抓好细节。中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在常规教育,效果则体现在细节上。常规教育应以中学生守则为基本要求,根据学校实际和特点再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做法,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果没有细化、没有可操作性,只停留在口头上,则是没有效果的。细化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行为符合基本的行为规范,并使它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自从逐步贯彻新课程标准以来,中学教材的课程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
5、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美好品德的培养。因此,可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学生一日常规、课堂常规、自习常规,将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学校的广播、橱、黑板报、活动课等宣传工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注重实践,体验过程。学校德育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
6、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増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要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仅靠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应先讲具体的小道理,再讲大道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事实告诉我们,为个人考虑的小道理要讲,但为班级、为学校着想的大道理更要讲,如果跳不出个人或小集团的圈子,就容易迷失方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说教,要做到就事论事,要求学生不能只知道说对方什么什么不好,而是要他们先想想自己哪儿做得不对
7、,然后换位思考,想想应该怎么做,在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从班级的角度出发,想想这样做在班级会造成什么影响,对班级的荣誉会有什么危害。这样,学生更容易认识事件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五)紧抓心理健康教育,提倡个性发展教育。目前,一方面,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与人平等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孤独、自闭、忧郁等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平等性、信息多面性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他们长时间沉溺网络、不思进取。因此,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促进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人的健康包括身
8、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情绪化,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培养坚强意志、锻造良好性格等,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