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37959
大小:37.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对母婴影响40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对母婴影响4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对母婴产生的影响。方法40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妇作为研究组,治疗以镇静、解痉以及降压为主;选収同期40例健康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对比两组产妇围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75%、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32.5%明显高于对照组40%、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对于母婴预后有着严重的影响,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十分重要。【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母婴;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在一定程度上
2、提高了I韦I生儿的致病率与死亡率,还会增加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牛率[1]。为了分析重度子痫前a期子痫产妇的并发症状况,研究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对于母婴预后产生的影响,以此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的致病率与死亡率,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本文主要针对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40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木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40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妇的一般资料;选取同期40例身体健康的产妇进行对比,将40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妇作为研究组,4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
3、组。研究组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8.4±5.1)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21例。对照组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28.9±5.6)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等多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40例产妇,均符合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高危因素。诊断标准:按照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1.2方法研究组40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妇的治疗,以镇静、解痉以及降压为主。①解痉:首先选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对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给予10〜15g/d硫酸镁;对于重度子痫
4、前期产妇,首次给予4〜5g硫酸镁,然后给予15〜25g/d硫酸镁。②降压:对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首先选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给予3〜4次/d10mg硝苯地平;对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静脉滴注5mg月井苯哒嗪,4〜6h静脉滴注1次。③镇静:静脉推注或者肌内注射10吨安定。1.3观察指标产妇:定时测量产妇的血压;实时观察产妇病情出现的变化,行凝血功能、尿蛋白定性、肝肾功能、眼底、血生化以及血常规检查。胎儿:每天产妇自数胎动,护理人员做好相关的记录;4〜6h进行1次胎心听诊,1周进行1次彩超检查,对胎儿的情况进行评估。产妇预后,观察重度子痫
5、前期并发症的出现,例如:低蛋白血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肾功能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围生儿预后,观察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等。并发症发生率二(低蛋白血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肾功能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总例数X100%o预后不良率二(早产+窒息+窘迫+死亡)/总例数X100%o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対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研究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研
6、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研究组围生儿与对照组围生儿预后情况研究组围生儿预后情况明显差于对照组I韦I生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对丁母婴预后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例如:提高了围生儿的致病率与死亡率[2]。相关的文献报道中明显提出,有效预测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重度子痫前期,还能够降低母婴的致病率与死亡率。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妇会发生胎盘、子宫的血管痉挛,胎盘血流量明显减少,特别是重度妊高征,对于重度子痫
7、前期子痫的预防十分重要[3,4]。木研究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母婴预后情况均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常乐:5]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对于母婴预后有肴严重的影响,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严重程度较高,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发生以及降低其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耍的意义。参考文献[1]OkaforUV,Okezie0.Maternalandfetaloutcomeofanaesthesiaforcaesareandeliveryinpreeclampsia/ec
8、lampsiainEnugu,Nigeria:aret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y.InternationalJournalofObstetricAnesthesia,2005,14(2):108-113・[2]Fri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