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02186
大小:4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1
《【精品】当前国税系统基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国税系统基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唐继先按照基层定位于县(市)一级来统计,以孝感市国税局为例,有95%以上的人员在基层,100%的国税收入由基层承担;如果以直接担负纳税管理、税款征收的单位为基层来统计,目前有76%以上的人员在基层,100%的国税收入由基层负责征收。所以,建设好基层,是国税事业的基础。那么国税系统基层建设中的问题到底在哪?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人、税、钱的问题:富余人员哪里去、在岗人员如何管、急需人员女口何进;税从哪里来、税该怎么收、税收环境如何改;钱从哪里来,钱该怎么用,钱该怎么管。这些矛盾、困
2、难和问题表现在基层,有些属管理不到位的个别性问题,有些则是机制性、倾向性的深层次问题,笔者主要针对后者归纳了八个方面。一、以征管改革为核心的税收改革滞后的问题就孝感市国税系统来说,几年来经历了三次大的机构、征管、人事改革,“自行申报、集中征收、微机监控、重点稽查”的新征管格局基本确立;机构大大收缩,由原来每个乡镇设立分局,转变为按经济区域设立基层分局,7个县市区局1个单位将机构收缩到县,只设3个分局(征收局、管理局、稽查局),其它6个单位在城区设一个分局,农村设5个分局,全系统基层机构由1994年141个,收
3、缩到现在的45个,减少征收机构96个;推行了多元申报,集中征收,全市有3685户纳税人选择了邮寄申报纳税,有2105户纳税人选择了税款预储、委托金融机构划缴,有近2000户纳税人选择了委托税务代理机构代理申报纳税,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占所有双定户的57%以上;推行了竞争上岗,完善了用人上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共精简人员300余人。但是,总的来说基层税收改革是典型的“摸石头过河”,没有理论或没有成熟的理论作指导,基本是按照征管的实际需要而逐步建立健全,不是系统地、方向明确地、步骤清晰地推进,也没有与税
4、制改革协调进行。纵观国夕卜税制改革的经验,都是在税制改革的同时,对税收征收管理进行改善和加强,以有利于新税制的实施。因此,基层税收征收管理改革,以及与征管改革相配套的机构、人事改革明显均滞后于税制的改革。(一)制定中长期改革计划,明确改革目标的定位。基层干部最大的反映就是税务改革没有一个清晰的蓝图和一个具体的实施步骤。他们说,机构分设以后,机构、征管、人事改革没有停过,到底要改成一个什么样子,好像各级都说不清楚,机构一变再变,导致了基层基本建设的浪费;征管指标朝令夕改,好象不得要领;人事改革总是“狼来了”,形
5、成“干打雷不下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所以,税收理论界要加强研究,明确改革的定位,制定中长期的改革计划,至少要大体上勾划出改革进程、步骤、目标。(二)坚持把基层定位于县(市)级,走集约化税收征管之路。坚持以县(市)为单位集中征收,集约管理,这是经济向城市集中,税源向新经济转移,税收向大户收拢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降低税收管理成本的客观要求。具体地说,就是将目前“征、管、查”全职能的基层分局全部撤销,由县(市)局直接从事国税征收管理,管理、征收、稽查职能分立,机构除外设稽查局,管理
6、、征收机构均内设,避免对外机构繁多过滥,造成纳税人无可适从,实现信息集中处理,税款集中征收,检查权集中行使,人财物集中管理。(三)坚持改革主旋律,同时兼顾相对稳定性。近10多年来,稅收改革十分频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大量探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机构、人员过于频繁的变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机构变一次,人员动一次,人心浮一次,工作影响一次,税收成本增加一次。从目前来看,我国税收征管改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是必要的。在今后税收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既要积极改革,又要保持
7、相对稳定性,但改革的基调不能变。以完成税收指令性计划为中心的考评标准的问题应该说,国税系统内部对基层工作考评已经从“唯以收入论英雄"向考核征管质量、稅收执法作了重要转变。但还不彻底,而且压力主要来自政府部门,政府对国税部门工作的考察,主要指标是看收入任务完成与否,而不是看税收执法是否正确。国税部门为了保证完成稅收收入任务,只有将任务层层下达,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以完成收入为核心内容的管理和考评模式,各级国税部门向同级政府及上一级国税部门双重“承包”收入任务,最后这些压力都直接传递到基层。这种包任务的结果是,造
8、成税源紧的地方为了完成任务,搞预征、空转、引税;而税源丰厚的地方,不仅可以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还可以蓄税储税,实际是越权减免。(-)改革计划分配方式。就孝感来说,尤其是农村乡镇普遍存在税源小、计划大的矛盾。每年的税收计划都是在上年实绩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增长率下达,计划年年“只涨不跌”,加之历史上为完成任务空转预征形成的基数包袱,导致有的地方的稅源与计划相差悬殊。例如,某镇近两年乡镇企业经营滑坡,2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