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的旷达词风 开题报告

试论苏轼的旷达词风 开题报告

ID:43460658

大小:48.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3

试论苏轼的旷达词风 开题报告_第1页
试论苏轼的旷达词风 开题报告_第2页
试论苏轼的旷达词风 开题报告_第3页
试论苏轼的旷达词风 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苏轼的旷达词风 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题目试论苏轼的旷达词风题目来源自拟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苏轼是历史罕见的全才,他在绘画,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是我国词坛上的大家,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位泰斗级的人物。只要提到宋词,人们往往先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气冲天,气势磅礴,酣畅淋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一改当时词坛香罗旖旎之气,换之以超旷清远,豪放豁达的风格,他反对“诗庄词卑”的观点,引诗入词,扩大了词的写作题材,开拓了词的写作领域,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词作在当时掀起一阵

2、改革之风,对后世文人的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词在他的手中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词的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研究苏轼的词作,能够很好地了解我国词学的发展,可以深入探讨这位历史奇人在面对苦难挫折时的心态和历经磨难后的思想,为后世的人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苏轼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对于苏轼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苏学”。由于苏轼的词作与当时以柳永为首的婉约词作风格大相径庭,他推陈出新的风格深受大家关注,后人对其豪放风格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各抒己见。因苏轼的性格直率,不外饰,他的政治道路坎坷不平,其受的政治打压

3、也是前所未有的,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像其他的文弱书生那样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是采取自杀的方式解脱,而是坚强地挺过来了,所以对苏轼性情和人生态度的研究也是众人关注的一个焦点,自身的修养、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儒道释的影响都是他闯过难关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苏轼的性情毫无遗漏地体现在其词作中,无论是他立志报国的豪放词,还是他缅怀妻子的婉约词,整体的都透露着一种清旷超远的意蕴。他将自己真实的性情毫无遗漏,酣畅淋漓的寄寓于词作之中,苏轼的词就是一部思想发展史,其主线就是旷达。一、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主要问题,创新点)本文的

4、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苏轼对词的革新及系统地阐述旷达词风形成的原因。分别分析苏轼对词的内容、创作形式和风格进行的革新,然后介绍苏轼旷达词风形成的影响因素:性情、儒道释思想和作者的思维模式。词风是作家人格和情怀的一种外在表现,苏轼的词风就源于他旷达的情怀和乐观的性格。儒家思想引他为仕,却屡遭打压,使得他陷入迷茫,佛道思想的指引,使他在迷茫中找到了新的方向。苏轼的旷达词风还因他能把人生经验和遭遇转化为理性的总结与反思,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本文研究的另一部分内容是,过详细分析旷达词风的具体表现及其与辛弃疾豪

5、放词风的比较来研究其旷达词风的发展。结合具体的词作来详细分析旷达词风具体表现的三个方面:淡化自我,物我合一,以《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为例;充实自我,抵抗外界一切侵扰,以《定风波》为例;淡泊明志,求得超脱,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蝶恋花》等作品为例。然后系统地论述了苏轼的旷达词风与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之间的比较。“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词体现了一种超功利境界,轻快,洒脱,积极向上,显露的是一片天风海雨的才人旷世的逸怀浩气;而辛词则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功利境界,大多沉重,浑雄、粗犷、顿重,显示的是一种质朴刚雄而多苍凉悲壮

6、的的风情。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苏轼旷达词风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我国词学的发展。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将为后人提供借鉴。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以苏轼的旷达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旷达词风的表现,继而从整体上了解了苏轼的性情、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史。二、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理论依据,技术路线)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阅读法,认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内容,研读苏轼的传记和词作,通过对其词作地细读,发现苏轼本人性格率真、胸襟旷达,而其词作则是通体透着一种清远旷达之气。然后结合前人在此方面的相关研究理论,对苏轼词作的旷达之气进行分

7、析。也就是说,本论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学史探究、词作细读、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理论依据:中国古代文学史及文学理论的相关内容一、研究计划2011年1—2月:确定论文选题,并认真阅读作品。2011年3月:按照老师要求,查阅有关文献资料。2011年4月中旬以前:完成提纲,请老师帮助修改,提出修改意见。2011年4月中旬下:撰写论文初稿2011年5月中旬以前:完成论文初稿,请老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2011年5月下旬:修改初稿。2011年6月初:完成论文二稿,请老师提出意见,并修改。2011年6月上旬:定稿,打印,准

8、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古代文学史》【M】,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2]《中国文学史》【M】,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3]《苏东坡传》【M】,林语堂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4]《苏轼评传》【M】,曾枣庄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5]《文人的理想品格:从陶渊明到苏轼》【M】,张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