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内容提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本文从学生错误原因分析、具体措施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几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对策。关键词:错误原因具体措施习惯培养计算准确性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要重视口算,
2、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吃惊,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家长、老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的计算错误,及典型错误例题,特别是在学生的平时作业中,寻找学生的错误原因。一、错误原因分析1、感知粗放,不能顾全大局。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
3、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准就下笔,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错误:“5”写成“8”,“38”写成“83”,“+”写成“÷”,以及抄着上一行而串到下一行等等。在计算0.25-0.45÷5时,易出现这样的错误:0.45-0.45÷5=0÷5=0。2、缺乏分配注意。有些学生在学习新法则时,只顾高度注意法则的执行,而造成某些口算的错误。比如除法竖式计算时,只注意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另外,有些学生在连续做了某些类型的题目后,改动题目,却由于注意未转移
4、,以致张冠李戴,造成错误。如:学生强化练习了19×26+81×26=(19+81)×26=100×26=2600,将题目中的加号改为乘号,有些学生仍会做成(19×81)×26,注意不到符号已经变化了。还有些“粗心错误”,如草稿纸上的答案未抄到本子或试卷上,三步混合运算只算两步就以为得出结果。只注意前一方面,而遗漏了后一部分,显得“虎头蛇尾”。二、具体的措施1、端正学生计算的态度。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源于平时计算的不认真,也就是通常家长和老师所说的马虎。因此,课堂上强调“演草纸”的作用,要求学生演草纸上的列式必须书写工整,数位对齐,并定期
5、检查,尤其是刚开学的前三周,必须严格检查。2、课堂上要面对差生多引导、多提问、少批评、多鼓励;平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同时潜移默化激发其学习兴趣;布置适量的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3、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观察作业比较慢的学生,是方法没掌握,还是计算上有困难。有时,我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如:7+15、13-8等,还有简单的求积、求商的,如:13×2、60÷2等,他们还要列出竖式来计算。
6、这很浪费时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口算的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4、加强口算练习,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大家都知道,计算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练习的形式有多种:如自算(在教材中找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评判)、口算竞赛、抢答赛、接力赛等,这些形式活泼,学生很是喜欢。5、坚持不懈的训练。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每天根据不同的训
7、练内容,利用中午辅导或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每次都做到有的放矢,才会使我们的常抓不懈达到理想的效果。6、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75+25=10025×4=100125×8=1000625×16=10000等);小数、分数的互化。(1/2=0.51/4=0.25=3/4=0.75=);有关“0”、“1”的计算特征。实践证明,熟记这些常见的数据,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确能很
8、快得到提高。7、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教学效果。其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