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ID:43286556

大小:139.5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9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高三历史试题命题人:何瑞娟本试卷分为试卷I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国通史》认为古代某种政治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展而的宗族关系……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工具”。该制度()A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B强调以父系血统维护政治秩序C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压榨D建立起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2•“论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

2、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材料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B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C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D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3.刘绍玲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央集权B郡县制利于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

3、级内部的团结C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4.钱穆在评论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行省制D科举制5.梁启超曾说:“我想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汉朝革命”的举措是()A.实行察举制B.实行内外朝制度C.分封同姓王D.推行刺史制度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A打

4、开了国东南沿海的门户B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C取得了领事裁判权D扩展到沿海各省并开始深入到长江下游地区7•“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8•“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

5、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符合题意的是()A.维新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9•“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A、《甲午悲歌》.B、台湾沦陷C、《东北沦陷》D、《日寇投降》10.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报道的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甲午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1.说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A

6、革命任务上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C革命的结局上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12.嘉兴南湖烟雨楼的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此联的“星星火”是指()A.国共产党的诞生B.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3.《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五谷六畜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1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指出: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

7、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国()A.与西欧相比国经济落伍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10.《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是()A.在私营作坊工作B.职业世袭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