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的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的教学设计

ID:42950952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饮酒(其五)的教学设计_第1页
饮酒(其五)的教学设计_第2页
饮酒(其五)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饮酒(其五)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饮酒(其五)的教学设计德庆县永丰中学何智源2017年5月31日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的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隐后第十二年。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在人教版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诗歌的教学重点

2、,是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这首诗的主旨对八年级学生而言,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大都是15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而他们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做到以声传播,有

3、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2、体会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感情。3、背诵全诗。(二).过程与方法:【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联想想像。【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3、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会生存,并积极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成语,听故事二、作者简介(温故而知新)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性格:爱好:

4、喜爱的花卉:理想追求:三、赏析诗歌1、播放《离骚》,听老师范读2、划出节奏、韵律朗读         明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映照

5、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4、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3一二句记叙,交代生活环境;表现作者淡泊名利,超凡脱俗;三四自设宾主的设问句,表现作者心志高远句;五六七八句写景,表现诗人恬静而闲适,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抒情,深长而感慨。四、问题探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4、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

6、字上?五、明确主题六、课堂练习1、刻画出一个悠闲自得的采菊形象的诗句是2、写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3、富含哲理的句子(主旨句)(总结句)是:七、人物小结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八、轻松一刻,古诗拾趣九、布置作业;背诵并  默写《饮酒》 十、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7、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用成语典故入手,吸引学生,再联系学过的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生平,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对这首诗的理解。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