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98985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16.丝绸之路的开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砖桥中学 历史 科目电子教案 七 年级 1401,1402,1403 班编制: 曾玉芬 执教时间2014年12月1日第14周星期一累计23节课题16.丝绸之路的开辟课型新授共1节,本节是第1节教学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程序教学调控导入新课师:(胡萝卜、洋葱、核桃实物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
2、么东西吗?(生答)知道为什么称“胡-”“洋-”吗?它们是从哪儿传来的?知道西域和中原的道路是怎样开通的吗?张骞通西域以后就形成了一条中西方交往的道路。这条道路在我国历史上叫什么呢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了解在那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师:(展示课题)明确目标师:是张骞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神秘面纱,开通了西域和中原的道路。张骞通西域后就形成了一条沟通东西方交往的丝绸之路。因此“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目标。同学们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但老师确立的目标同学们必须完成。(展
3、示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师:是张骞首先打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通道,那么西域是指什么地方哪?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小字内容及图片,思考西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想象西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师:(展示地图)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地图,你能否在地图上西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吗?生:(指图说明西域的地理位置)师:在你的想象中西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展示图片)(提示:两方面)生:物产丰富,人物衣冠楚楚,彬彬有礼。师:这是其文化丰富的一面,另一面哪?生: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师:而张骞毅然不顾这遥远、陌生、荒凉应召出使西域。张骞有太多的经历,每个经历都是一个故事。下面我们就通过
4、编故事,讲故事的方式来学习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师:同学们分成小组,根据不同的场景,合作编出精彩的张骞通西域历史小故事来,讲给大家听。生:(合作编故事)师:哪个小组把你们编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生:(讲故事)师:(给予肯定,并注意引导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师:下面有段录像,可以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张骞通西域有更深的了解。(展示录像)生:(观看录像)师: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体现了他什么样的高贵品质?生:(回答)师:(注意引导)师:由张骞我们想到了我们自己,他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都渴望成功,可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做作业时遇到了难题、这次考试考得不太
5、理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向张骞学习,我们学习知识应该会学以致用。师:西汉衰亡以后,东汉仍然不放弃对西域的经营。这儿有两个典故,同学们知道是和谁有关吗?(图片、文字展示)生:班超。师:班超在西域的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你想亲身体验一下那“古道漫漫,驼铃声声”的独特风光吗?就让我们一起去寻访一次丝绸之路。师:下面我们搞一个“丝路之旅”的活动,假设我们全班组成一支商旅团,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去欧洲贸易和文化交流,首先应当选出一位团长来。生:(选团长)(团长组织筹备工作,旅游、贸易、文化交流中注意哪些问题)生:(各抒己见)师:下面就请同
6、学们组成团队,踏上丝绸之路,路上不要忘了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去体会一下商旅团的苦和乐。生:(组成团队分头,踏上旅程)师:下面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收获,先找一同学说一下你们的丝路之旅的路线。生:(回答)(教师展示)师:下面我们找一同学说一说你一路是如何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生:(展示成果)师:(图片展示东西方交流的内容)师生:(共同总结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师:现在我国正在给丝绸之路申报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学了这一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服评委呢?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从自己的角度又更深一步的理解了丝绸之路的作用,我们的“丝路之旅”到此结束。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本课所学的主要
7、内容。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理解了丝绸之路的作用。虽然,张骞已成为历史,古丝绸之路也不再辉煌,但一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已经架设起来,这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必将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丝绸之路必定会重现辉煌!练习巩固 生:(根据大屏幕练习题,自主完成,相互纠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