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89967
大小:17.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方案藤野先生大城县第四中学薛艳芳教学目的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教学设想 一、本文所写的是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年代较为久远,今天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应把有关本文的一些资料和情况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例如: 1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和有关情况; 2鲁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和有关情况; 3藤野先生的生平简历和有关情况。 二、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理清以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
2、组织材料的线索。再分析理解洋溢全篇的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是本文内在的线索。 三、课文中有一些难点,需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2匿名信事件。 3课上看时事片和“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4结尾段的“良心发现”、“增强勇气”和“正人君子”。 5文中的有些词语,例如“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也是难点,需要讲清楚。 四、本文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录,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在写法上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要求学生进行对照比较,以
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中应注意读与写结合的训练,可指导要求学生学习《加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之后,学写一篇以父母、师长、好友为题的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六、本课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1鲁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写作了许多小说、杂文、散文、诗歌、日记、书信、论著,还翻译了不少作品,这些都是我国
4、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课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回忆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印成书时改题为《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 《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正在厦门大学任教。鲁迅是应厦门大学聘请于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南下到上海,同年9月4日到达厦门的。 1926年3月18日,北洋段祺瑞执政府的卫队血腥屠杀爱国请愿学生,死47人,伤300多人,女师大学生刘和珍、
5、杨德群就是其中的两个殉难者。鲁迅说“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北洋政府血腥镇压爱国者的当天下午,就下了通缉令,抨击过北洋政府及其首领的鲁迅,自然是被列入这个通缉名单的。后冯玉祥的国民军把段祺瑞赶下台,而奉军又攻进北京,赶走国民军。奉军进北京,骚扰百姓,奸淫掳掠,大肆逮捕和杀害进步人士。北京成了一个充满恐怖和令人窒息的地方。鲁迅遭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这年的七月,鲁迅接到厦门大学的任教聘请,8月离开北京去厦门。 本文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写的。2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和有关情况。 《藤野先生》一文,回忆的是作者鲁迅于
6、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和往事。 1902年春,鲁迅在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在学堂总办俞明震的带领下和几位同学一道去日本留学。1902年到日本后,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日文,1904年4月毕业后,他按原定志愿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这是鲁迅经过郑重考虑后作出的选择。1906年春,鲁迅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弃医从文,于是离开仙台到东京。1906年6月,难违母命,他回国结婚,几天后复回东京。1909年回国。 鲁迅出国前后,中国正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祖国面临日甚一日的危亡形势。作者东渡日本前,1
7、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这两次战争,最后都是以中国割地赔款而告终。鲁迅到日本后,1904年至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这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中国的东北而发生的战争。 鲁迅出国留学和后来弃医从文,都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鲁迅早在故乡绍兴的青年时代,就在探索人生的道路,立志“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南京求学时期的他,和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一样在思考、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他们的结论是:“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鲁迅东渡日本不久
8、,便立下了宏大志向:“我以我血荐轩辕”。他要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祖国。他是一位深沉的爱国者,又是一个科学救国论者。他先选择了医学。他说:“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后来便到“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