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82851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剖析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剖析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作者】罗贝【作者基本信息】法学院外交学110120110802967【摘要】1955年一1975年的越南战争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和美国对抗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乂称越共)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人的战争。越战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越战的爆发在很人程度上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国际体系冇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国际体系、政府角色及社会特点三个层而来探讨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深层原因。【关键字】越战美国冷战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最长的、惊心动魄的战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I•年代屮期,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屮的一幕幕奇观。这场战争虽发生于印度支那半岛的狭长的局部地域,却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焦点和热点,是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前沿和火线。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前后历时20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为南越(越南共和国)和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乂称越共)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彩响最重大的战争。越战是冷战屮的“一次热战”。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人。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北越军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攻占了全越南。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弹,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广。美国自己的损失也非常惨重,5.6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国际关系二战结朿后,大量的殖民地此起彼伏的民族独立运动和解放运动,苏联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对这些饱受战争和欺凌的人民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这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二战后,在两级制的世界背景下,美国的遏制战略应运而生,充当 着世界警察的角色。战后东欧、东亚的越南和朝鳞都涌动着共产主义浪潮,美国称之为多米诺效应。这直接对美国企图战胜苏联成为世界霸主的地位构成极人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美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争夺,两极争霸,遏制住越南的局势冇利于增加争霸的筹码。另外,技术的程度造成了国际体系的茅别。由于美国国土广阔,资源丰富,国内没冇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并且美国在战争期间吸纳了许多科学巨匠,两次世界大战都使美国大发战争财。但是,其他的资本主义强国都在战争屮削落了。所以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军事技术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讲是无法企及的。这位它发动越南战争奠定了无比雄厚的物质基础。美国政府的角色1954年1月16日美国成立了由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副国务卿比德尔•史密斯及国防部副部t罗格•凯斯组成的印度支那问题特别委员会。在通过的NSC5405号文件(《美国对东南亚的行动目标和方针》)屮呼吁:“在印度支那的冲突中,共产党世界与非共产党世界清清楚楚地在战场上对峙,营垒分明。印度支那战场的失败,加上这一失败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影响,将会因此对美国及自由世界在欧洲和其它地区的利益造成最严重的影响。”1954年3月29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纽约美国海外记者俱兀部发表题为“红色亚洲的威胁”的演讲。杜勒斯说:“在今天的情况下,共产党俄国和它的盟国共产党小国把它们的政治制度强加给东南亚,不管它们采用的是哪一种手段,都将是对整个自曲世界的严重威胁。美国认为,不应该消极地接受这种可能性,而是应该以联合行动来对付它。这样做也许会招致严重的危险,但是,假如我们今天不敢采取果断的行动,那么我们今后儿年内所面临的危险,将耍比目前这些危险大得多。”艾森豪威尔在政治上标榜“中间道路”的哲学思想,体现在外交思想上就是在战争与屈服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他继承了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的“自由 主义国际主义”观念,反对孤立主义,力求维护美国自身力量的增长和全球利益,为此他继续并执行了罗斯福政府的欧洲政策,继续推行了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政策。1952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做出的“大平衡”决策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即在最小限度的必需军事力量同最大限度的经济力量之间保持平衡。他在1953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在国际事务中,在好战的主张使用武力和怯懦的承认无所作为Z间奉行一条不可动摇的路线。”“多米诺骨牌”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54年4月7F1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艾森豪威尔为干预印度支那事务开始把这个理论正式作为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指导方针。艾森豪威尔十分重视印度支那的战略意义:“你把一排骨牌立起来,把第一块骨牌推倒,最后一块骨牌会怎么样?它肯定也第一块骨牌推倒,最后一块骨牌会怎么样?它肯定也会很快倒下去。因此,只要有一个地方开始瓦解,它就会产生一系列最深刻的反应。”他认为丢掉了印度支那,不仅会失去那里珍贵的矿物质锡、鸭和橡胶,还会失去有利的战略位置。尤其是“亚洲已经有四亿五千力•人民沦为共产主义的独裁Z下”,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会使“千千万万的人民遭受共产主义的奴役”。在艾森豪威尔看来,“如果印度支那落入共产党之手,而西方国家又没有进行立即的和有效的反击,那么,随Z而來的将是东南亚其它地区不可避免地被征服。因此可以预料,随之而来地长期后果将是对美国在远东地基本安全利益甚至是对欧洲地稳定与安全构成最严重的威胁。”“东南亚落入共产主义世界将会通过经济和政治的压力迫使□本向共产党集团妥协,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本的共产主义化。”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更是重视印度支那问题,他在1952年12月就指出:“朝鲜是重要的,但是真止重要的地点是卬度支那,因为我们可能丢掉朝鲜而不受其后果的影响,但是如果卬度支那丢了,东南亚丢了,那就很难使我们不受影响”。社会特点当美国政府最初接替法国卷入越南事务时,美国的民众,包括美国的大众 传媒对此均没有提出质疑。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后,副总统约翰逊继续对越南实施干预政策,并逐步扩大美国在越南的军队力量的投入。在这段时期内,约翰逊政府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支持与合作,对越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总统及政府与电视台的关系十分友好,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总统的私人工具,电视台按照总统和他的白宫的意图进行报道,根据他们的需要来解释西贡的形势,主要的新闻节目也是“几乎不加怀疑地全盘接受美国政府的目标和声明”。而在最貝代表性的图像节目中,也大部分报道的是具体的战争行动。另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一报刊,同样对越战给予了支持。其小表现最突出的当数《时代》杂志,它“通过其'新闻界'专栏为战争进行过有分量的辩护,它攻击任何抨击这场战争的人,颂扬一切喜欢它的人”。不仅如此,《时代》周刊还激起了新闻界内部的批评和斗争。它攻击驻西贡的记者团,认为它是阴谋推翻吴庭艳政府的蛊惑人心的宣传家,述攻击它通过歪曲报道,“加剧了该为国内读者澄清的混乱”。【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存在,《纽约时报》就是颇让政府头疼的代表。早在1962年,《时报》就开始警告说,“大战将临,要求美国政府办事要光明磊落”。到了1964年6月,提出“应当在谈判桌上”而非“在战场上比高低”。然而,《纽约时报》的态度也不是坚定不移的,在对待1964年8月美国国会批准的“东京湾决议案”的态度上,《纽约时报》一反其对战争的谨慎怀疑态度,转而支持约翰逊总统。因此,在越战初期美国国内的舆论界,尽管冇一些疑问和批评零星见报,但不足以超过那些赞扬声所汇聚成的舆论洪流。从上述的层次分析中可知,美国做出发动越南战争这个对外决策不是rfl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多层次的元素和互交织和互影响的。诚然,越南战争给越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越战后,国际格局也由此走出对抗的两极格局的氛围,人类相互依存和彼此合作的时代已经到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