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72535
大小:7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9
《高二(语文)五校期中试题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市“五校联考”高2015级第三学期期中试题(全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來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乂发牛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冇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
2、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曹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般说來,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噱、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冇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対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來古诗的“变体”,
3、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清干-士祯《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口、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蕃的作风來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冇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和差两个字上,但造成
4、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來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冇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了,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军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
5、,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來都有一种界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樂,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何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白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FI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体诗产牛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
6、H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索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己与以往古风不同。D.古体诗在形式上冇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占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魏古诗人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衣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Z偏颇。D.唐人古诗冇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
7、律和谐与对仗工整,冇的继承汉魏古诗冇意“反律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只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吋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B.清王丄•祯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C.口居易《琵琶行》屮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來抑扬抗坠,铿锵成韵。D.木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二、古代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