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

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

ID:4257934

大小:258.0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30

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_第1页
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_第2页
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_第3页
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_第4页
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本文详细为您介绍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金钗石斛的性状特点为扁圆柱形。鲜品茎绿色,味苦。为多年生草本。茎丛生,上部稍扁而稍弯曲上升,高10~60cm,粗达1.3cm,具槽纹,节略粗,基部收窄。叶近革质,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2cm,宽1~3cm,先端2圆裂,花期有叶或无叶。总状花序有花1~4朵;花大,下垂,直径达8cm,花被片白色带浅紫色,先端紫红色;唇瓣倒卵状矩圆形,长4~4.5cm,宽3~3.5cm,先端圆形,唇盘上面具1紫斑;花药2室,花粉块4。蒴果。花期4~6月。【英文名称】DendrobiumStem【别名】金钗石、扁金钗、扁黄草、扁草。【来源

2、】为兰科植物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的茎。【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丛生,上部稍扁而微弯曲上升,高10-60cm,粗达1.3cm,具槽纹,节略粗,基部收窄。叶近革质,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2cm,宽1—3cm,先端2圆裂,花期有叶或无叶。总状花序有花1-4朵;花大,下垂,直径达8cm,花被片白色带浅紫色,先端紫红色;唇瓣倒卵状矩圆形,长4—4.5cm,宽3—3.5cm,先端圆形,唇盘上面具1紫斑;花药2室,花粉块4。蒴果。花期4—6月。生于林中树上和岩石上。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采制】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好,煮蒸透或烤软

3、后,晒干或烘干或鲜用。【性状】茎下部圆柱形,中部及上部扁圆形,稍曲折略呈“之”字状,长18—50cm,直径4—12mm,节间长1.5—6cm。表面金黄色或绿黄色。基部有光泽,具纵沟及纵纹,节膨大,棕色,有花序柄及膜质叶鞘。质轻而脆。鲜品茎绿色。味苦。【化学成分】茎含生物碱,主要为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次碱(nobilonine)、6—羟基石斛碱(6—hydroxydendrobine)等。【性味】性寒,味甘、淡、微咸。【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胃病、干呕、舌光少苔。用量6—12g。野生石斛,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

4、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石斛可分为黄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为石斛之极品,铁皮石斛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铁皮石斛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以其茎入药,中药名:石斛,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铁皮石斛等少数品种之嫩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晒干,商品称为耳环石斛,又名枫斗。铁皮石斛枫斗主要产自云南、贵州,因铁皮石斛珍惜濒危,1987年国家将其列为重点保护你野生植物,在国际市场上,野生铁皮枫斗每公斤售价高达4000美元,堪称真正的植物黄金。野生石斛生长于云、贵、川、缅等地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阴面崖缝间,根不入土,常年饱云、雾、雨、露滋润,受

5、天地之灵气,生物习性,神秘莫测。目前野生铁皮石斛已经频临灭绝了。由于野生石斛对自然生态条件要求极其苛刻,自然繁殖率又极低,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铁皮就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惜濒危药用植物。金钗石斛药用部位是茎,而不是全草最早记载有石斛药用部位的《名医别录》曰:“七月、八月采茎,阴干。”以后诸家本草均沿用了上述记载。石斛商品药材也是以茎入药。但《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药志》、《中药材手册》及新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鉴定学》等现代中药文献将石斛的药材拉丁名按“全草+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定名为HERBADENDROBII,既不符合历代本草记载,也不符合实际用药情况

6、。我们认为应按“茎+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将其药材拉丁名改为CAULISDENDROBII。石斛作为药用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在公元220~450年出版的《名医别录》中也有着对石斛药用的记载,距今亦有约1700年的历史。用石斛属植物加工枫斗则起源于清代,被记载于赵学敏、赵学楷《本草纲目拾遗》及《百草镜》中,距今有250年的历史。两则相距一千多年。由于自19、20世纪起,石斛与枫斗两者的功效与应用在众多文献中均被视为一物共同述说,难以区分,因而对枫斗效用的叙述,只能自石斛古代文献说起。石斛首见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味甘,平,

7、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由以上记述可见,其功能与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对石斛功能与应用疾病有不断补充与发展。《名医别录》(公元220~450年)除摘录《神农本草经》记录内容以外,还增加了:“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日华子本草》(公元908~923年)补载:“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本草衍义》(公元1116年)补载:“治胃中虚热”《本草纲目》(公元1590年)补载“治发热自汗,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