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72948
大小:23.2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17
《2019XX中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中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 20XX-20XX学年度其鉴纪念中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新学年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执行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美德,拓宽活力的德育工作渠道,扎实推进我校德育工作。现就我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组织开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德育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完美的道德情操,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切实提高我校学生道德人文素养。 二、活动主题 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校园三、活动对象 其鉴纪念中学全体师生四、活动时间 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五、学习内容与途径 学习内容:以《弟子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等经典文著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 1 习。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册,八
3、年级学习《孟子》下册,九年级学习《道德经》。课程教学语文、政史老师兼任,每周安排1个课时。 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教育课程,课时安排为每周一节。同时重视学科渗透,寓传统文化教育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定期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美德征文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的
4、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六、组织机构 为使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我校把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常规工作的实施、检查与指导、总结与推广等工作。 组长:程超华副组长:杨杰之 冯金成罗宗智 程昭洪 2 禤向荣成员:张群芳陆聪梁超勇谭广军各班主任各科任七、活动步骤和内容:1、第一阶段:营造氛围阶段 利用教师例会、班主任会、晨会等,对师生进
5、行动员;利用板报、标语、橱窗、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进一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教育活动的意义,选定合适时间在校内举行学习活动的启动仪式,并邀请家长参加,凝成人气,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2、第二阶段:理解内化阶段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继续抓好各年级的课程安排,实施“一班一周一课时”的课程设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施环节归入与其他科目一样的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估。要扎实做好“三个一”,即:每日一读、每周一查、每月一评。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生每日的诵读量,老师做好解读和指导工作;在诵读的基
6、础上,每周开展一次检查活动,可以是学生自查、互查,也可以是老师查、家长查;教导处制定详细的学习细则,每月对各年级、各班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优秀的予以表彰。同时通过专题讲座、观看教学光盘、利用网络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坚持做到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广泛搭建平台,丰富渠道载体,着力推动活动的效果。 3、第三阶段:实践提高阶段 通过观摩学习、科组交流、校本培训、校内帮扶等形式巩固学习成果。语文科组、政史科组要在本学年第一学期内申报中华传统文化2篇以上的立项课题。在常规教学中,语文、历史
7、、政治、思想品德、国学 3 等科任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4、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汇总各类资料,进行各类表彰。各年级、各班总结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及时进行表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八、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班上要成立骨干读书小组。要广泛宣传,形成学习链条,用经典启迪智慧,用经典唤醒灵魂。 2、加强指导:既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又要赋与其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教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科学地看待其中的一些
8、观点;更重要的是注重实践的指导,要将其思想融入生活,指导言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思想的浸润,在“知”的基础上“践行”,做到“知行合一”,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既教育学生,又重塑自我,真正达到有效育人、育文明新人的教育目的。 3、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