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32751
大小:2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5
《向「老子」学智慧,提升人生修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向「老子」学智慧,提升人生修养 向「老子」学智慧,提升人生修养 一个人活在世上,如何对待功名利禄?或者说如何认识和对待权欲、物欲、名誉地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专为自己升官而不择手段,还是为广大民众谋福利? 我们读一读老子充满朴素辩证法的慧语,体味一下他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可以感觉到他的许多话语,启迪心灵,不时在敲打,长鸣警钟,使人醉之复醒。 做人,是一个古老常新的话题,但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老子认为,注重修养是做人的根本(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子二十章》)。 一、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2、,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要顺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他不主张去欲、无欲、绝欲。但是,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就必须减少到最低程度,根绝了私欲就可以得到安静(不欲以静的地步。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提出,名誉与生命,哪一个重要?生命与财富,哪一个珍贵?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大的耗费;聚财过多(过多的收藏)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
3、起众怨,最终会招致更惨重的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平安。 因而,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就是说,罪恶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祸患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灾殃没有比掠夺侵略更惨。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 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常常由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止,而栽进了罪恶的泥潭。清朝的和珅就是典型一例。和珅少时即在銮仪卫当差,19岁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由于他巧言佞色,
4、曲意奉承,又办事利落,幸得乾隆帝欢心,官职屡升,充户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正裁、兵部尚书,后为军机大臣,其子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结婚。和珅位高权重,他借乾隆之名作威作福,凡是对他有意见者则设法诬陷之,而且贪心无限,所以给他送礼者无数。他安排乾隆帝游江南,沿途借机捞取金银珠宝以饱私囊;又奉旨去云南,将不送贿赂的云南总督参奏革职;对于陕西抚台送来的20万银两,和珅连正眼也不看便吩咐家人收下;南方各省和海外各国送事的珍宝礼品,和珅总是设法占为己有。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帝去逝,嘉庆帝根据给事中王念孙的揭发,逮捕了和珅,查明他执
5、政20余年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后诏令和珅自尽,宣布和珅20大罪。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家产为8万万银两,超过当时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难怪,嘉庆皇帝即位抄了和坤的家后,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笑谈。 再说现代,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特别是一些处于一把手位置的领导干部,把权利当作为个人、家庭和小集团牟取利益的手段,最后私欲膨胀,贪污受贿,成为阶下囚。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原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等不少省部级领导堕落为腐败分子,相继落网。这不是印证了老子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
6、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告诫吗! 二、圣人不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一个人如何避免成为金钱财富的俘虏?老子认为,应该保持平凡,坚持朴实;减少私念,降低欲望。 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保持一种平凡朴实的心态,其思想和精神世界就必然会偏离正轨。庄子说得好: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也。寥寥数语,道出了欲望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乃至与其人生观的关系。 为什么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呢?老子认为,缤纷的物欲世界使人目盲,靡靡的音乐使人思想麻木,鲜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念,纵马打猎行乐使人心性浮躁发狂,稀有难得的货物使人行为不轨。
7、(《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庄子也认为,那些贪财、追名、迷权者,整日战栗不安,悲苦不堪,还无休止的追求,这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慄,舍之则悲,而一无所监,以门规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庄子天运》)。这是说,把贪图钱财看作是正确的人,不会让人利禄;把追求显赫看作是正确的人,不会让人名声;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一点小权利。掌握了利禄、名声和权势,以唯恐丧失而整日战栗不安,而放弃它
8、们又悲苦不堪,舍不得,心中一点鉴别力也没有,还在不停止、无休止的追逐。最终,利禄、名声和权势将会变成工具而杀戮了自己。 所以,老子提倡,圣人不要多积蓄,自己的财富要用来济众,完全为人民;给予别人越多,自己越感富足充裕。按天道行事,就是利于万物而不为害;按圣人之道行事,就是只施济于民众,而不与相争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