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笔记(记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笔记(记忆要点)

ID:42391785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4

教育心理学笔记(记忆要点)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笔记(记忆要点)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笔记(记忆要点)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笔记(记忆要点)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笔记(记忆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笔记(记忆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情境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研究教育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2.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

2、克“教育心理学之父”,其《教育心理学》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别差异及其原因》。4.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部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研究的综合化与跨学科化;2.研究领域的纵深化;3.日趋重视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4.个别差异问题及个人化教学仍将继续受到重视。四、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的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分析教育问题;帮助教师实现科学教育;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教师

3、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五、中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②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六、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6-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观点:人的认识是机体的一种功能,人的认识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这一过程中有三种技能:同化、顺化和平衡

4、化。其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7-11岁,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具体性,具有守恒性和不可逆性,去自我中心);11岁至成年,形式运算阶段(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推理)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在教育上的意义:a.将同化和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b.帮助教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C.强调认知发展的积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这就要求教

5、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生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起来。6-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内化理论: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经过多次反复、变化逐渐内化成为内部的智力动作。2.“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的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

6、的差异,实际上就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3.支架式教学七、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7-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2.2-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3.4-5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6-11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其教育作用:1.适当的教育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2.帮助学生建立勤奋感,客服自卑感;3.化解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危机。7-2.科尔伯格的

7、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儿童能区分分行中的规则和好坏,懂得是非的名称,但他们根据行为对身体上或快感上的后果来解释好坏。阶段一: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阶段二: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2.习俗水平按照个人的家庭、集团或国家所期望人们做的去行事就被认为它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不管它所产生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后果如何。阶段一: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女孩”为定向;阶段二: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3.后习俗水平努力摆脱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转而去确定有效的和可用的道德价值和原则。阶段一: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二: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8、7-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八、学生的认知差异表现类型: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幅合型与发散型九、特殊儿童的类型:资质优异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盲聋哑儿童,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