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爱乳房 珍惜生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爱乳房珍惜生命许文娟第一篇,胸部专业知识一,乳房知识*乳房的位置1,乳房位于两侧胸大肌浅层的前方,成年女性乳房位于2--6节肋骨之间。上起第2~3肋,下至第6~7肋。2,内侧界线为胸骨缘,外侧界线到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皱襞所作的垂直线)乳头平第4肋间隙或第5肋水平。3,后面为胸大肌,乳房的外上部像腋窝方向突出的部分称之为腋尾。*乳房的外部形态:1,成年女性的乳房一般呈半球型或圆锥型,两侧基本对称,哺乳后有一定程度的下垂或略呈扁平.老年妇女的乳房长萎缩下垂且松软。2,乳房的中心部位是乳头(多位于第四肋间隙或第五肋).乳头呈粉色或棕
2、色,乳头周围皮肤色素沉着较深的环形区是乳晕。3,乳晕的直径为2--3cm(一元硬币大小),色泽各异.青春期呈玫瑰红色,妊娠期、哺乳期色素沉着加深,呈深褐色。4,乳晕上有较多的小粒状突起,为乳晕腺,它分泌皮脂,润滑乳头。乳头和乳晕的皮肤比较嫩,容易损伤。乳房部的皮肤在腺体周围较厚,在乳头处较薄。5,由于乳房形态和位置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女性乳房的发育还受内分泌,人体气血循环,肾功能,肝功能,脾胃功能,年龄及各种不同生理时期等因素的影响。*乳房的内部结构:1,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输送乳汁),脂肪组织(填充),纤维组织(营养乳房)
3、等构成.其内部结构犹如一颗倒着生长的小树。2,乳房弹性主要取决于腺体和纤维组织。腺体及其他组织主要分布在乳房的上半部约占2/3,而下半部占1/3以脂肪为主。乳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乳房中腺体与其他组织的比例。3,纤维结缔组织是乳房的支架,脂肪好似乳房的填充剂,脂肪含量会因体重增加减少而变化,但腺体内及其他组织则保持恒定。“平胸”女性的乳房通常会随着体重增加或减少而变化,体重减轻,乳房也会随之变小。4,乳腺腺体是乳房的基本结构,由15--20个腺叶(营养储存)组成,每一个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个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构成。
4、5,乳房其中有动脉、静脉、及神经,动脉携带丰富的氧气及营养供给细胞,静脉则运送含二氧化碳的血液回到肺部,还有一个几乎平行的循环系统--淋巴管,这些淋巴管就像资源回收者,搜集细胞中的垃圾,交由淋巴管过滤,再由过滤的液体送回血管再利用。二,乳房的生理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发生、发育和生理功能均受这些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尤以雌激素和孕激素最为重要。乳腺的年龄和功能变化,是神经和激素调节的结果。1,雌激素---乳腺导管及结缔组织生长(青春期和月经期)。2,孕激素---乳腺小叶及腺泡生长(妊娠期)。3,催乳素---维持和发动泌乳(
5、哺乳期)。自出生后,乳房的发育经历了幼儿期,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等不同的时期。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变化中,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很大,受其影响,乳房的发育和生理功能也各具特色。乳房生理经历的阶段时期变化幼儿期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腺体呈退行性变,男性较之女性更为完全.青春期即月经来潮的前两到三年,在下丘脑和垂体激素作用下,形成乳核,入关延长并分支.乳房渐渐隆起并富有弹性.长到16--18岁发育才能接近成熟.(乳房发育要历经5--8年的时间)月经期前半期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雌激素的水平逐渐升高排卵后排卵后,孕激素水平
6、升高,同时催乳素也增加。因此月经前可感到乳房部位不适,发胀,乳房变大,紧张而坚实,甚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触痛,且有块状物触及来潮后月经来潮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降低,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减弱,乳腺出现复旧,乳腺体积缩小,如方变小变软,疼痛消失妊娠期妊娠期乳腺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腺泡数量增多,乳房变大哺乳期哺乳后腺泡萎缩,数目减少,扩大的导管变小,韧带拉伤,造成松弛下垂绝经期绝经后,乳腺小叶及腺泡结构萎缩,数量逐渐减少,乳房变得松软萎缩且下垂。三种乳房类型分析类型成因扁平型1,遗传因素,家族遗传.(肾气不足)2,胸部发育不健全a发育
7、时营养摄入不足(脾胃功能差)b发育期雌性激素分泌不足(内分泌雌性激素分泌不足,腺体腺泡发育不良)3,太平公主型下垂型1,脯乳后萎缩:a,哺乳后营养随乳汁流出,腺体细胞干瘪,乳房萎缩.b怀孕期因乳房重量增加,乳房悬韧带长期伸拉,弹力减弱,造成乳房下垂.c哺乳期女性体内卵巢功能减弱,内分泌失调,乳房营养不足,造成细胞干瘪,极度萎缩.2,运动下垂型:剧烈运动导致悬韧带拉伤,胸部上半部塌陷(脾胃),胸部下垂(肝胆)3,减肥下垂型:反复减肥后,皮肤松弛下垂,脂肪严重流失。4,极度萎缩下垂型:a哺乳时间过长,导致营养大量流失,哺乳后严重下垂
8、萎缩b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几乎处于停止状态,导致腺体细胞,腺泡营养不足,出现萎缩.下垂,松弛.c女性的孕期和哺乳期生理变化很大,直接影响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失调,促使腺体营养不能及时供给,导致乳房松弛下垂.疾病型3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