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74187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7
《读《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商学院工商管理类全管理1402班熊欣怡20141804450翻阅本书,发现本书止如老师所言,“是在对玄言诗研究的学术史进行认真梳理和回顾基础上,尽量吸收相关研究成果,以期望另辟蹊径,期望从魏晋时代由于世族文化崛起而改变了传统两极文化结构的角度来诠释玄学及玄言诗现象,从而对玄言诗的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作出新的论述。”魏晋的诗歌,以融会佛理而出名,冥冥之中带着佛教的渗透,所以参着玄响。人们在佛理屮寻求寄托与解脱。而一个时代的诗歌性格也就此形成,并感染着世人。道不可言,言不尽意,魏晋诗人着意于言道,着意于以彖喻道,这又是何等的困境?魏晋诗人的勇气即在于,明知不
2、可言,而尝试言,以在“可言”与“不可言”间寻找那逼近秘密的崎岖的路。魏晋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时代,遗落人间俗务,而以其追踪远代“玄响”的热情唱出了屈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的“歌声”。木书从玄言诗的研究历史回顾开始,阐述了研究的基木方法与诗歌定义。从《易经》开始萌芽,从理性化时代过度到神学化时代,玄言诗的发展充满了魏晋的时代精神。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圧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自魏晋以后,社会动荡不安,士大夫托意玄虚以求全身远祸。到了西晋后期,这种
3、风气,逐步影响到诗歌创作。尤其是东晋时代,更因佛教的盛行,使玄学与佛教逐步结合,许多诗人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玄理的领悟。《文心雕龙•时序》篇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連遭,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老子)之旨归,赋乃漆园(庄子)之义疏。”《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还指出“过江(指东晋)佛理尤盛”。这个诗派的出现,虽反映了魏评玄学对文学的影响,但其实质则与王弼、何晏、阮籍、嵇康等早期玄学家不尽相同。西晋后期,玄学已成为门阀士族的思想理论,这种理论又经东晋支遁诸人之手,与佛教思想结合起来,反映当吋士犬夫逃避现实的精神状态。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
4、之新义,为众人所接受。东晋士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又处于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环境中,没有采取老庄以至阮籍、嵇康那样鄙弃功名、追求自然的牛活方式,而是追求“心隐”,无论在朝在野,只求适意而己。以幽雅从容的风度,过着风流潇洒的生活当时方内名士与方外高僧无不追求这种生活方式,而这一生活的主体,便是山水、清谈和诗酒风流。东晋玄言诗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发展的。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其为特别,这种特别不仅是因为它本身的异质异态,更是由此种异质异态带来的中国诗歌品质的变化。玄言诗是玄学作用于诗的结果,同时也是诗由言志缘情向体玄悟道的展开和推扩,这才有了中国文学史上思与诗的邂逅、交流和融合。从此Z后,诗
5、的言说与思的言说联为一体、不可离析了。玄言诗所言Z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而是存在之思、形上之思,是一种宇宙意识和生命情怀。这赋予了诗以新的内核,从而大大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品质。“思”和传统诗歌中的“志”、“情”不同,因为它是关乎存在,属于形而上的。此种思与诗屮原有Z志、情起初是相互排斥的,玄言诗由直陈玄理转向立象尽意,实亦可看作是思与志、情之间矛盾的化解。通过立象尽意,思与志、情融会贯通起来,思的言说和诗的言说合二为一了。同时,思也由直接呈显变而为深藏不露、含蕴不尽,从批评家的立场看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用诗人的话说是“此屮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个“意”显然是包含甚或是肓接指向思的。我们
6、说玄言诗之所以玄、脱离社会生活,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吋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孱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索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汉魏之际,曹操崛起于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采取的政治措施皆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节,从而影响了整个时代。在思想理论上,体现道法结合的刑名之学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
7、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西晋后期,玄学思潮同极端发展,至此,玄学所主张的放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为上,都对封建政权构成破坏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学内部及儒家学者的不满,从而掀起对道家和玄学的批判思潮。东晋吋期,佛教的流行,特别是般若学的发展,在很犬程度上是借助于道家、玄学的思想、语言及方法,故出现玄佛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