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整理

ID:42070068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7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整理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整理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整理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整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人类的家园一地球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2•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二、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4•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1

2、.地平线2•月食3.登高望远4•帆船5.天涯海角6•时差7.北极星3.2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等长,为半圆。2•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不等长,为整圆。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4.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o北纬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o南纬90°就是南极。低纬度(0。-30°),中纬度(30

3、°-60°),高纬度(60°-90°)纬度从赤道算起,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o二、地图1•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2•地图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3•比例尺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②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即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即1厘米表示10千米以上。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③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犬,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3.比例尺的表现方式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

4、来表示:(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2)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3)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5•三种定向法:一般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3.3组成地壳的岩石通常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常见有玄武岩,花岗岩。2•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3.变质岩是地壳中

5、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化而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结构。常见的有石灰岩,板岩,大理岩。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地壳变动的证明:意犬利那不列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悬崖峭壁上岩石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二、火山1・概念: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火山爆发是地热或内能释放的强烈显示•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1

6、.分类按其活动情况分类:(1)活火山:经常性喷发,周期性喷发的火山。(2)休眠火山:长期熄灭,有时喷发的火山。(3)死火山:以前喷发过,但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2.世界著名的火山:有富士山、艾特纳火山、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火山等。4•全球火山主要分布:环太平洋的周围陆地和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3.火山活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危害是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的价值。三、地震1.有关概

7、念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是地壳的天然震动。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其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这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引起。地震一般包括震源、震中、震中距三部分。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据专家估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大500万次。当然,这些地震中绝大部分都是及其轻微的,只有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才能测知。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

8、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1.分布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环太平洋的周围陆地和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环太平洋集中了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