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37650
大小:46.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笫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最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2.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坏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3.通过分析空气用量对燃料燃烧的利与弊,渗透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观点的建立。•教学用具试管、胶头滴管、温度计、小烧杯、玻璃片、玻璃棒、铝片、盐酸、NH.C1晶体,氢氧化顿晶体。•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口学、讲解等。•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
2、]问题引入:1.请回忆CO?的实验室制法及工业制法。2.说说氮氧焰焊接金属、牛活区使用管道煤气及石油液化气等是利用了化学反应中的什么变化?[小结]利用化学反应可制备所需物质;化学反应小所释放的能量同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引出课题:[讲解]从人类祖先发现野火起,就开始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如今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仍由化学反应产生。[提问]人类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有哪些?[小结]煤、石汕、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其制品。[过渡]是否化学反应均有能量放出?[演示实验1—3、1—4]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彖。[结论]铝片与盐酸的反应放出热量,NH£1晶体与B
3、a(OH)2-8H20晶体反应耍吸收热量。[小结]化学反应伴有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热量变化(还有光能、电能等)。[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据能量厂一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变化情况一一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讨论]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放热或吸热现象?[投影]①新III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木身能量冇所不同。②反应中能量守恒。③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rL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释放)[板书]4E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
4、释放)[提问]试举儿个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例了。[过渡]我们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经过亿万年才形成的蕴藏量有限的非再牛•能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対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等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板书]二、燃料的充分燃烧[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内容[问题]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足够多的空气[板书]1・条件彳I足够大的接触而积[问题]2.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结果?(产热少,浪费资源,产生CO、烟尘等污染空气、危害人体)[问题]3.为使燃料充分燃烧,要通入足够多的空气。
5、空气过多行吗?(过多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同样造成浪费,因此要控制适当)[小结]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问题]4.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可采取哪些牯施?(粉碎固体燃料,雾化液体燃料)[问题]5.煤燃烧时会对环境产生哪些污染?(大最烟尘,产生SO?造成人气污染,形成酸雨)[投影]酸用的形成及危害。[小结]为了减少污染,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和发展洁净煤技术非常必要。[问题]6.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有哪些?[板书]2.煤的汽化或液化:C(s)+比0(g)======C0(g)+H(g)干憾煤气:H2>CO、CH八C02[讨论]实际中煤的
6、用途只是作燃料而直接燃烧掉吗?(综合利用)[投彫]煤的用途(来源于初中课本)[小结]需进一•步开发综合利用煤的新技术。[投影总结]貉扫.•煤的充国国帚I分利用一新技术幵发.乂如中皿[引出
7、化学反应中
8、能廿燃料充从利用野火一能虽变化祠分燃烧为热J化放热吸热反应,反应僦件{――I足够多空气充分少足够人接触面燃烧污染[作业]1.课后习题。2.阅读教材的“资料”"阅读”部分。[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据能量放热反应:化学反应变化情况一一吸热反应:SE(反应物)>Y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释放)工E(反应物)VZ:
9、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最释放)二、燃料的充分燃烧「足够多的空气1•条件彳I足够人的接触面积2.煤的汽化或液化:C(s)+出0(g)======CO(g)+H(g)干憎煤气:H2>CHhCO、C02[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为极好的联系社会实际的素材。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教学屮结合教材要渗透资源、能源和环保的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分析空气用量对燃料燃烧的利与弊,适时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在教学策略上本课尽可能采用实验、资料、投影、录像等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讨论、阅
10、读、思考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同吋促进师生之间、学生Z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