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敏反思型教案第六周

冯敏反思型教案第六周

ID:41930587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5

冯敏反思型教案第六周_第1页
冯敏反思型教案第六周_第2页
冯敏反思型教案第六周_第3页
冯敏反思型教案第六周_第4页
冯敏反思型教案第六周_第5页
资源描述:

《冯敏反思型教案第六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授课教师:冯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孟子“浩然正气”以及“大丈夫”思想的基木内涵。2、引导学生探索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身的浩然Z气。3、理解浩然止气与大丈夫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本质上的相似Z处。引导学生,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培养他们自身的这种浩然之气。教学重难点1、理解浩然正气与大丈夫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本质上的相似之处。2、引导学生,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从而引导他们培养自身的这种浩然Z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由阐述法、启发质疑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千多年前的某天清晨,一个中年男了,又一次默默地约

2、车治装,奔赴未知的前程。时值民不聊生的战乱岁月,失去道德规范的权力泛滥成灾,各种势力竞相角逐。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皿忌,均显赫一吋,唯独这位儒者的清瘦背影,在愈驶愈疾的马车上轻轻摇晃,渐行渐远。沿途破败的景彖勾起了他的无限悲愤,只听一声长啸伴着古老的马车吱吱呀呀,从天尽头传来,久久回响。一位圣人就在这颠簸的马车上渐渐走向历史的而台,为千秋歌颂、万世景仰!二、沉潜:1.屈原: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醯?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Z,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Z察察,受物Z汶

3、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2.苏武:武曰:“武父子亡功徳,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口效,虽蒙斧钺汤镀,诚甘乐Z。臣事君,犹了事父也。了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F1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3.秋瑾:空向秋波哭逝川。黄海舟屮H人索句并见H俄战争地图万里乘云去复來,忍看图画移颜色,浊酒不销忧国泪,只身东海挟春雷。肯使江山付劫灰。救吋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三、齐读课文第一则,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4、: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明确:“至大至刚”,“塞于天地”“配义与道”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冋答)明确:必冇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明确:(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氏也。4、“擅苗助长”的寓言冇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明确:孟了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耍说明浩然Z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

5、情弄糟。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第二则,学生讨论回答问题:1、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明确:孟了认为“居天下Z广居,立天下Z正位,行天下Z大道;得志,与民曲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2、笫二篇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明确: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止的大丈夫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3、

6、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明确: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等。4、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想说什么?明确: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二、探究第三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明确:①共同特点:出身低微(种III、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

7、凡人的才干,后來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月•干岀了一番岀色的事业。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②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为论点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说服力强。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用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人才要在困境屮才能造就,说理透彻,振聋发耳贵,有强烈的鼓动性。2、第3则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