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调查及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调查及方法研究作者:刘千秋/董小玉作者简介:刘千秋,董小玉,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原文出处:《语文建设》(京)2017年第201710期第21-24页内容提要:随着高屮语文新课标的修订,“整本书阅读”活动以开放的阅读教学视野再次进入高中阶段语文的教学活动中。鉴于当前高中生整本书阅读量少以及轻整本重单篇的现状,文章通过对整本书阅读的历史回溯及当代诉求的分析,提出眼口手心齐用、读思一体、泛略阅读的阅读方法。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5期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方法新修订的高
2、中语文课标设计了语文活动的15项学习任务群,其中的"整本书阅读"是高中阶段一种很好的阅读教学路径。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高中生阅读整本书的情况不容乐观,呈现岀整本书阅读量少以及轻整本重单篇的普遍状态。本文从整本书阅读的历史回溯和当代诉求中,对高中生提出阅读整本书的迫切要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并以眼口手心齐甩读思T本、泛略阅读三种阅读方法为中心,帮助高中生正确阅读并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最终实现〃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活动的丿
3、厮I」实施。一、"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调查为调查目前城镇高中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现状,我们在重庆西南大学
4、附中、江北中学、朝阳中学等5所学校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21份,问卷回收率为92.1%。年级维度上,向高一年级发放问卷320份,发放率为34.7%;向高二年级发放问卷326份,发放率为35.4%;向高三年级发放问卷275份,发放率为29.9%。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只有32.6%的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堂外阅读过整本书,而且其阅读普遍处于一种无序和零散状态,学生的实际阅读现状是轻整本重单篇、轻课外重教材。造成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的学业压力导致的学生阅读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凭借是语文教材”但
5、语文教材里的选文都是一些节选的篇章,甚至是一些节选文章的缩写版或改写版,学生在学习这些选文时难以形成一种整体性阅读的思维和习惯。这势必会直接阻碍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不利于学生丰富情感、感知现实、体悟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此,百年前梁启超在国文教材选文编订时就曾深刻感悟到这种弊端:"四平八正地编成教科书样子给我读,读去自然是毫不费力,但从这不费力上头结果,便令我的心思不细致不刻入。"[1]不难发现,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在当时语文教育中已渐渐浮现,并成为日后学者们不断探索追思的显性话题。二、〃整本书阅读"
6、的历史回溯〃整本书阅读〃的提法由来已久,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自近代语文学科从古代百科全书式的教育中独立出来后,诸多文人学者、教育家纷纷表达对“整本书阅读"的看法,以期改变国民思想认识,改革教育理念,甚至完成〃教育救国"的宏大事业。梁启超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强调"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须对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2]。为达到这种读书、治学、为政相互统一的目的,他从文言阅读角度岀发推荐了〃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向当时学生开列《国学入门书要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的上课讲义,形成了当时较早的
7、〃整本书阅读"教育理念。随后,胡适先生明确提倡〃整本书阅读",他说:“与其读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不如看《史记》的《四公子列传》;与其读苏轼的《范增论》,不如看《史记》的《项羽本纪》;与其读林琴南的古文读本,不如看他译的一本《茶花女》。〃⑶他认为经过两级小学七年(当时的学制)阅读训练后的中学生完全能够胜任自学,在课堂上〃只有质疑问难、大家讨论两件事可做","讲堂上只有讨论,不用讲解。注入式的教授,自不容于当代的新潮流"。⑷基于此,胡适先生为学生开列《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主张用〃看书"代替〃讲读",且是看整本原著,课堂上不需
8、要逐篇逐句讲解和注入式讲授,只需质疑问难和讨论相结合。进入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发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一文,指出当时学生的阅读状况:“但是就实际情形看,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以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要养成读书习惯而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像以往和现在的办法。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5]叶老于1949年8月所拟《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的教材部分也提出:"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
9、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6]叶老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学生不读整本书,便很难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他说:〃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7]—生奋战在语文教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