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和WTO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制度变迁和WTO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ID:41605962

大小:58.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8

制度变迁和WTO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_第1页
制度变迁和WTO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_第2页
制度变迁和WTO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_第3页
制度变迁和WTO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制度变迁和WTO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經濟評論制度变迁和WTO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一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程柯

2、摘要:经济活动中,制度作为行为准则决定着经济活动发展和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框架,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得出中国银行业发展和制度变迁联结在一起的结论。在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格局的条件下,中国政府通过制度因素所进行改革的动力源于政府发展经济的急切需求,这种动力需求决定着中国银行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对于促进银行业的整体发展措施应该是有效的

3、。面对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中国银行业在制度、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又体现出强烈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色彩,而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关键词:制度变迁诱致性强制性中国银行业WTO一、制度和制度变迁制度是指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范,既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等成文的规则,又包括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靠人们的自我约束和舆论监督来实施的道德、风俗、习惯等。早期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凡勃伦、康芒斯和密契尔已开始将制度和制度变迁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并企图构建一套制度经济理论体系。此后,早期制度学派发展形成

4、了两个不同的学派:一是以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海尔布伦纳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该学派继承了“凡勃伦”传统,主要研究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决定作用以及制度的进化过程,同时也强调技术变化在制度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二是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该学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进行制度和制度分析,并将自身看作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它重视制度均衡的分析意义并在“需求•供给”框架下展开对制度变迁的研究。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派都认为制度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制度是行为规则,决定着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

5、与不能够做什么事;其二,制度是人们结成的各种经济、社会、政治等组织或体制,决定着经济发展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框架。制度变迁是指制度诸要素或结构随时间推移、环境变化而发生的改变,是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人们通常是根据市场的自发因素还是政府的强制行为所引起,将制度变迁划分为两类:诱致性强制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个人和团体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程柯(1975・),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通信地址:江苏南京市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向阳转

6、程柯收;邮政编码:210096,电话:025-3792148,电子信箱:chke@3idea.net制度变迁,具有盈利性、自发性的特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强制实施的,由纯粹的政府行为促成的制度变迁,具有强制和利益双重性的特征。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制度变迁的历史。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二、中国银行业的制度变迁史从发展历程看,中国银行业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时期。(一)从1949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从1949年中华人民

7、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形成了与产品经济以及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银行体制。这一阶段的银行体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排斥其它信用形式并高度集中管理的银行信用;第二,单一的国家银行机构。为了实现资金的集中分配和统一管理,全国的信用活动都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第三,银行从属财政,银行地位受到弱化;第四,银行遵从指令性计划,信贷管理实行统存统贷。这一阶段与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的银行管理体制安排,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有利于

8、计划管理,避免权利过于分散;其次,有利于迅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发现问题后能及时加以纠正,效果明显;再次,便于集中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整体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支持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了体制转轨时期。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改造成二级银行制度,二级银行制度得以确立与完善。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建立起了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为补充的银行体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一段期间相继得以恢复和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解决中国银行业增量资产问题的尝试,而得到迅速的

9、发展。第二,信贷管理体制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中央银行调控不断向间接调控过渡。差额包干;实贷实存;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等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施行,使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第三,银行进入固定资产领域并统管流动资金,银行信用领域大大拓展,财政相对弱化。第四,利率杠杆作用受到重视,利率调整渐趋灵活,形成了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格局。这种二级银行制度的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