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wto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

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wto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

ID:23838833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wto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_第1页
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wto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_第2页
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wto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_第3页
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wto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_第4页
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wto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wto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WTO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1999年11月15日,中国终于与WTO最主要的谈判对手美国签署了“入世”的双边协定,正式加入WTO便是指日可待。“入世”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银行业在“入世”后的发展更是为国人所关注。但目前大部分文章对此的分析都采用“双刃剑”的范式,在列述“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笔者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入世”的意义不仅仅是开放市场、引入竞争,而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关键阶段的一次“制度移植”,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从而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许多所谓的“弊”正是我们需要花

2、大力改进的地方,“中国……加入WTO,最大的好处、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要大幅度地推动改革开放”,“‘入世’就是深层次的改革开放”(龙永图,1999),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入世”或许能另有裨益。本文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入世”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关系作一分析。“入世”是对中国银行业的一次制度整合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而难以扭转,即形成所谓的“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银行业由于其在经济中所占的特殊地位,这种“路径依赖”性更

3、强,所以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客观地讲,其改革还停留在一种形式上或外延性改革的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虽已暴露但远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思所说,要摆脱“路径依赖”,要扭转既有方向,往往要借助于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而“入世”正是对中国银行业的一次制度整合,是中国银行业改革摆脱“路径依赖”的大好机会。表1.国有银行市场份额一览表(期末数)单位:%资产利润存款贷款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总计199434.1816.2623.8518.1392.42199634.5913.9820.0820.2688.91199734.1313.

4、6919.0426.3393.19199419.42.4124.8212.859.43199612.7310.2525.3610.5958.93199711.042.8421.256.7941.92199627.3713.1118.0215.3973.89199727.3213.4716.715.8973.38199628.0313.3416.5414.2272.13199726.6313.0915.5014.8070.02说明:表中数据为相应项目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资料:据《中国金融年鉴》有关年份、《中国金融》1998年第7期、1998年第8期资料整理而成。这种

5、垄断地位给四大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效率损失,这可以从与其他新兴股份制银行的对比中看出。四大银行的资产利润率近年来平均值为0.26%,且呈下降趋势;10家新兴股份制银行则表现较好,平均为1.7%,为四大银行的6.5倍,且呈稳中有升之势。再比较人均创利率,1997年四大银行平均人均创利率为1.19万元,而新兴股份制银行平均达37.22万元,为四大银行的31倍!四大银行的效率低下由此可窥一斑。“入世”以后外资银行会大量进入,它们拥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管理经验,拥有先进的服务技术、高水平的服务效率和卓越的商业信誉,对四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形成很大的威胁,这就会产生“鲶鱼效应”,

6、提高整个银行业的效率。三、加入WTO有利于化解我国金融风险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质,与古今中外的金融风险有着制度基础的根本差异,必须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制度出发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制定有效的防范政策和措施。我国在计划金融制度基础上产生的金融风险,具有与市场金融制度金融风险迥然不同的性质、表现形式和结果。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风险是典型的市场风险,其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支付危机—→客户挤提存款、抢购外汇—→金融机构倒闭破产—→兼并重组、金融资本的集中和积聚。金融风险的最后结果是本币贬值、汇率贬值、资产贬值。

7、而中国现阶段的金融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风险,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普遍的表现为:金融机构支付危机—→人民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中国制度性金融风险的结果是通货膨胀因素的积累,在增加的货币供应能顺畅进入流通时,会产生通货膨胀,如我国1990年代初的情形;而如果沉淀在流通体系之外,则表现为大量的不良资产,这正是我国当前通货紧缩的一个特征。所以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不是操作技术,而是必须抓住制度改革,消除产生金融风险的制度根源。许多人认为,加入WTO、开放金融市场会或多或少地加大我国的金融风险,笔者对此则持乐观的看法。当前我国对金融风险的防治主要依赖资产管理公

8、司等机构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