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92056
大小:59.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4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四首教案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十课诗四首教材分析:本课的四首古诗以景传情,情呆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涌这四首诗。甜过程与方法目标: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悄感态度与价值的冃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冇关资料,给诗歌插配冇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咅机、课件、微机或投影仪。教法与学法:课吋安排:两课吋。第一课吋教学内容: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游山西村》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一)导语:今天
2、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口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文章以简炼的语言,精彩描写,表达作者一种复杂微妙的心境。(二)出示学习冃标。(三)检查预习:1、指2-3名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別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悄。二、初读诗歌,幣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学生正音、划节奏并H由朗读课文。2、思
3、考下列问题: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口己的田园Z乐。b.田园劳作Z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愜意、闲适的心情。白由背诵。检查背诵三、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儿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MMo(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
4、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2、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教师明确: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來到了向往己久的III园。來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屮的乐趣。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白然、通俗”。四、
5、质疑问难。五、练习背诵。《游山西村》陆游一、导入新课南宋箸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札I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二、初读诗歌,幣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耍内容。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全班讨论、交流明确: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
6、年景,诗人受到邀请,來到农家。走在通往山酋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來到山西村。在山四村,正值社口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侑时间乘月色出游,随吋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b.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Z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三、粘读课文、深入探究。1、思考下列问题:《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
7、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四、质疑问难。五、拓展延伸。《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明确:《归山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III园后的遁世思想。《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刀》。六、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王维一、导入新课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
8、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十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