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寺调研考察

真如寺调研考察

ID:41349293

大小:20.5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2

真如寺调研考察_第1页
真如寺调研考察_第2页
真如寺调研考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真如寺调研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真如寺调研考察【摘要】上海的元代木构件大殿——真如寺大殿,是上海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旧属嘉定县、宝山县。【关键词】建筑布局斗拱柱子1.历史背景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北首,占地近15亩,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上海著名的佛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普陀区境内,历史上曾有不少寺庙,但绝大多数都已废毁,留存下来的寺庙,以真如寺为建寺最早、影响最深。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和尚永安建真如院于官场(今大场附近)。元延祐七年(1320年),妙心和尚将其移至桃

2、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真如寺迁建以后,因香火旺盛,寺前出现市集,缘寺得名,称真如市。随着集镇的发展,位于镇北的真如寺也不断扩大。正殿(大雄宝殿)四周扩建了许多偏殿佛阁,清末时,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痘司殿,寺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殿、文昌殿、西方境等,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寺庙建筑群。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东进时,除正殿外大部分建筑被毁。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复杂,历代屡经修葺。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僧人道馨及弘志

3、年间(1488-1505年)僧人法雷曾两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由杨耀文、甘士霖等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人念岸、念伦联合发起募捐修寺活动,对原大殿进行大修。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文革”期间停止宗教活动,寺内佛像均被毁损。1)修建年表真如寺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3年)。原为真如院,僧永安改建。元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僧妙心请额,改为真如寺延祐七年(1320年),新建大殿。现存大殿的额枋底部,有只钩阴刻“(时)大

4、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已十十一日巽无能为力鼎建”二十六字,当为大殿梁完工之时。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僧道貌岸然馨重修,后渐颓圮。弘治中(1488-1505年),僧法雷再修。崇祯未年(1643年前后),僧慧云重建殿堂。至清末始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僧念头岸再建。1949年后,上海市政府曾几次拔款修理大殿。最后一次整修於1992年由僧妙灵主持进行。2)主要建筑真如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大雄宝殿为元延祐七年所建,历经六百余年沧桑,至今仍保持着元朝寺院建筑风貌,极具历史价值,被列为国家级

5、文物。观音殿的观音塑像和浮雕均雕造精美,仪容壮严。寺内藏有《大正藏》、《ヤ字绩藏经》等各种版本大藏经四部及其他佛教经典。另寺内有古银杏树一株,树龄达七百年左右,老干婆娑,掩映於梵刹之间,堪为佳景。2.建筑考察2.1真如寺大殿的布局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方形,进深方向自南而北第一间5.3米,第二间5.1米,第三间仅2.6米,三间进深的比值约为2:2:1。南侧第一间为信徒膜拜地点,而第二间中央部分供奉佛像,都需要较大的空间,因而正殿的平面布局也就依照实际需要分别定出不同的进深尺寸,是宋元以来小型佛殿常用的形式。殿内梁、柱、

6、枋、斗拱等主体结构大部分是元代旧物,为了扩大殿内整体空间,大殿的前后金柱上,筑有人字形假屋面,假屋面上施以加工粗糙的梁架。由于前、后金柱间供奉佛像使脊檩不能居中。因此,为了室内的观瞻,在前后金柱上构人字形假屋一层,使自下往上不能望见真正的脊檩。假屋顶的后办部是利用原有的屋面,而前半部则利用复水椽与望砖,从前金柱的上部向后斜上,至后半部屋面相交处,仍施一檩,如一般屋顶做法。假屋顶上的梁架,大多用平直形状,施工颇草率。此部应称为“草架”,草架是明清时期江南建筑的重要结构与特征。2.2真如寺大殿的斗拱真如寺正殿的斗拱就用料而言,其用

7、材宽9厘米,高17.5,宽高比例1:1.93,远远大于1:1.5的法式比例,相当于《营造法式》中的八等材。笔者认为基于奇特的平面布局,产生了奇特的结构形式礼拜空间之上的后半部采用平棋斗拱。平棋斗棋的标准式样则是内外均出两跳,五铺作,重拱计心造,单秒单上昂,做法与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南宋做法相似;昂底面上并加桦楔以为装饰,是很华丽的。但因地位之不同,而不得不各有变化。如处于明间蜀柱缝上者,向前仅出一跳,单秒计心。位于前金柱缝上的就只剩下半面斗拱了,棋眼板之外无斗棋。两山也如此。每逢转角部分则出450方向的斜拱斜昂,这也是为他处所少见

8、。另外。在真如寺正殿的1963年落架大修时,在构件上发现了54条匠人们的题字。其中一些称呼、用法和特征,独具特性。稍加梳理则一目了然,既不是宋营造法式所属,也不是明清营造之例,也不能完全纳入苏州“营造法源”之内,盖时代、地方异宜之类,或甚至与具体匠人习惯、文化水平有关。据上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