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ID:41070978

大小:2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章立意、构思方面的特点和以花喻人的象征写法。  2.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 3.体会写景的作用,以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营造良好的氛围,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资源共享,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可贵,发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人。 重点与难点: 1.体会文章立意、构思方面的特点。2.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3.记叙中的抒情。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

2、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信息技术在其中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图、文、音并茂,化无声为有声,化呆板为生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寓学于乐。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展示,能化抽象知识为形象化,还能创

3、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改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易于学生接受知识。有效地强化教学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多媒体教学具有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多的特点。不仅节约了课堂上教师大量写板书和学生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精力,也便于学生梳理知识抓重点而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

4、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课时计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

5、屋。  教学过程:  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yi    蔑miè        陋  lòu          撵  niǎn      麂jǐ      葺qì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6、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

7、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l)本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振起,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学

8、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